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力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浓硝酸与钒酸盐氧化1-氧代-4-羟甲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1)得羧酸2.对应的酰氯3与-系列酚类或芳胺类反应得新化合物4a—4s.3与苯二酚、氨基酚或苯二胺反应得化合物5a—5e.研究了3的反应,并发现4b 在醋酸中经铁粉还原时产物发生 O→N 酰基重排.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 及部分化合物的 MS 和 X 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生物初筛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
从睾酮出发,经过3-羰基肟化、Beckmann重排反应构建A-环甾体内酰胺甾核骨架,并以此为母体对17-羟基进行官能团改造与结构修饰,引入一些杂环基团,合成了一些结构新颖的A-Homo甾体内酰胺噻唑衍生物.通过IR、NMR及HRMS等现代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其中某些化合物对所测试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但对人正常肾上皮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豆甾醇为原料,通过臭氧化将豆甾醇的C20—C22键断裂,再经过官能团转换,合成了22-肟基取代的单肟基化合物(3和9),6,22-二肟基取代的双肟基化合物(13和14)及3,6,22-三肟基化合物(17),其中涉及4个中间体(5~8)及目标化合物9,13,14和17共8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ESI)表征。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人体乳腺癌细胞株(He La)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具有22-肟基取代的3-羟基-5-烯结构的豆甾化合物3对受试细胞均有一定活性,IC50分别为34±2μmol·L~(-1),32±1μmol·L~(-1)和38±3μmol·L~(-1)。但是进一步在甾核上引入肟基或羟基的其他几种类型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搅拌流压力波动特性及搅拌流与环状流的相似性,假设搅拌流也分为近壁液膜区和气体核心区两部分,但是两区界面呈三角函数波动;在此基础上,根据传热学基本理论首次建立了搅拌流传热模型,并给出了模型中所需参数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解决了搅拌流温度场的计算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搅拌流传热特点,进行了大量室内搅拌流传热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传热模型得到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总体误差在±10%以内,大部分在±5%以内,模型准确度较高,且计算值的变化规律与实验值相符合;本模型与均相和分相搅拌流传热模型相比更接近实际流动。另外,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流量和气体流量对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搅拌流独特的流动结构,液体流量和气体流量均对搅拌流对流换热的影响不大,在实际工程运算中可以忽略这两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浓硝酸与钒酸盐氧化1-氧代-4-羟甲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1)得羟酸2. 对应的酰氯3与一系列酚类或芳胺类反应得新化合物4a-4s. 3与苯二酚、氨基酚或苯二胺反应得化合物5a-5e. 研究了3的反应, 并发现4b在醋酸中经铁粉还原时产物发生O→N酰基重排, 通过元素分析、IB、^1H NMR及部分化合物的MS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 生物初筛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6.
水泥试样爆炸压裂实验及裂纹分形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爆炸压裂模拟实验,得到常压和20 MPa围压2种情况下的爆炸压裂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围压对裂纹扩展路径、形状、弯曲度都有一定影响,与常压下的裂纹扩展情况相比,施加围压后得到的裂纹数量少、长度短、弯曲明显.在对爆炸压裂形成的裂纹进行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对裂纹的分形特征进行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