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方静美  刘利芹  赵希娟  李原芳 《应用化学》2013,30(10):1144-1148
研究了铝离子(Al3+)与表面带有大量羟基的荧光碳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Al3+的浓度在0.2~8 μmol/L时,碳点的荧光随其浓度的增大而逐渐被猝灭;继续增大Al3+的浓度,碳点的荧光逐渐恢复。 借助Zeta电位与动态光散射(DLS),初步探讨了二者的作用机理。 Al3+极易结合碳点表面的羟基,拉近碳点之间的距离引起碳点聚集,从而导致荧光猝灭;当碳点表面的羟基与Al3+完全配位后,碳点表面的负电荷转变为正电荷,由于静电排斥作用和空间效应,聚集的碳点重新分散,致使荧光恢复。 对比Cr3+和Fe3+与荧光碳点的作用,发现它们对荧光碳点只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在高浓度时却未出现碳点荧光恢复的现象,这归因于Al3+易形成两性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蜡烛灰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水热反应,简便合成出粒径为3.1±0.5nm的碳点.所得碳点表面带有大量羟基,具有较好的水溶性、抗光漂白、抗盐以及很低的细胞毒性,且荧光量子产率约5.5%.基于一些金属离子对羟基包被的碳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可选择性地检测比如Cr3+,Al3+,Fe3+.这是由于这些金属离子极易与碳点表面上的羟基相结合,导致碳点发生聚集作用而使得荧光发生猝灭.实验表明,Cr3+对碳点的静态猝灭常数为1.03×107M-1,线性范围为1.0~25.0-M,检测限为60nM(3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