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1.
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固定了引发剂的硅表面接枝了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而后通过水解得到聚甲基丙烯酸(PMAA)聚合物刷.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椭圆偏振仪和水接触角测试证明了接枝改性的成功.研究发现PMAA改性表面的浸润性和对蛋白质的吸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在较低pH值时改性表面相对疏水,随...  相似文献   
2.
以PEG为间隔基固定赖氨酸制备血液相容的聚氨酯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步表面改性方法制备了血液相容性好的聚氨酯材料. 以PEG为间隔基将ε-赖氨酸通过Schiff碱反应和进一步的还原反应连接于聚氨酯表面. 该表面的水接触角和XPS结果表明, PEG和ε-赖氨酸成功接枝. 用蛋白质吸附和血栓溶解实验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研究. 蛋白质吸附结果表明, 相对于改性前的聚氨酯, ε-赖氨酸改性后的表面能减少纤维蛋白原的吸附量近80%. 血栓溶解测试结果显示, ε-赖氨酸改性后的表面能够在13 min内使初生的血栓溶解. 这些结果证实, 改性后的表面不仅能抑制非特异性蛋白质的吸附, 而且在测试条件下能溶解初生的血栓.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能够促进细胞黏附的生物活性表面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硅表面接枝了聚(N-甲基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PNMASI)聚合物刷.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接枝层厚度基本呈线性增长,表明聚合反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蛋白质吸附测试表明PNMASI改性后的表面具有高密度固定生物分子的能力.同时,通...  相似文献   
4.
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硅表面接枝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聚合物刷,并考察了PNIPAAm改性表面在单一蛋白质溶液以及血浆中与血浆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吸附测试表明,与未改性的硅表面相比,改性后的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量大大降低,特别是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吸附量小于5ng/c...  相似文献   
5.
PNIPAAm改性表面对蛋白质吸附的调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谦  陈红 《化学进展》2014,26(8):1275-1284
根据不同领域的需要,控制蛋白质在材料表面的吸附是一个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改性表面能够响应外界温度变化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质,这一特点为调控蛋白质的吸附提供了可能。近年来,研究者们应用多种表征方法考察了不同温度下蛋白质在PNIPAAm改性表面的吸附,并试图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理解其吸附机制及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PNIPAAm改性表面对蛋白质吸附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发现当PNIPAAm层厚度处于一定范围内时,PNIPAAm改性表面表现出对蛋白质吸附的温度敏感性,并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将其应用于蛋白质纯化及分离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而当PNIPAAm层厚度超过一个临界值时,PNIPAAm改性表面表现出良好的阻抗血浆蛋白质的性质,使其有望在血液相容性表面领域得到应用。最后,就PNIPAAm改性表面调控蛋白质吸附的未来发展方向简要地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耐热炸药TATB、PYX和LLM-105的热安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热炸药热安定性在其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真空安定性(VST)等热分析方法,研究了TATB、PYX和LLM-105的热安定性,对TATB、PYX和LLM-105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实验结果表明,TATB、PYX和LLM-105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耐热温度都超过250℃。这三种炸药的热安定性顺序为:PYX略优于TATB,TATB优于LLM-105。  相似文献   
7.
于谦  陈红 《高分子学报》2020,(4):319-325,I0001
细菌在生物材料表面的黏附和后续生物被膜的形成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赋予生物材料表面抗菌性能成为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常见的抗菌策略主要集中在杀死表面黏附的细菌,而忽略了死细菌在表面的积累所引起的如抗菌效率下降、二次污染等诸多问题.针对此,研究者们提出了"杀菌-释菌"功能转换的智能抗菌策略并以此发展了一系列智能抗菌表面.本专论基于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根据杀菌剂与材料表面结合方式的不同(永久固定杀菌剂、可重复负载杀菌剂和不需要杀菌剂),对近年来智能抗菌表面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这些智能抗菌表面能够在杀灭细菌后及时清除表面残留的死细菌,从而保持了长效抗菌功能.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