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饶敏  桂家祥  王晓娟  张岑  乔宁 《分析测试学报》2020,39(10):1225-1230
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作为一项新兴的快速检测手段,已在农业、食品、饮料、石油、材料、制药、医学、动植物检疫及其工业化过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结合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原理及其应用现状,针对口岸安全监管中的商品智能归类、材料成分快速鉴定、动植物产品快速检疫鉴定、商品装卸载过程的在线监测等需求,提出引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应用于口岸安全监管领域的设想,力求为实现口岸贸易安全与贸易便利化双重目标奠定科技基础,并给出了近红外在口岸安全监管研究方面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2.
蜂蜜的气味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气味富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物质分析,综合对比了山乌桕蜜与枣花、荆条、洋槐、油菜和椴树5种蜂蜜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6种蜂蜜中共检出化合物81种,正辛醛、β-苯乙醇和壬醛是蜂蜜共有的主要成分,推测它们构成了蜂蜜的蜜蜡和玫瑰的基调香气。山乌桕蜜中检出化合物29种,正庚醛和2,4,5-三甲基-1,3-二氧戊环是其特征化合物。根据挥发性物质建立蜂蜜植物源的区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对分类模型性能进行比较可知,模型对山乌桕蜜和椴树蜜区分效果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9979,对洋槐蜜区分性能较低(AUC=0.7239)。实验结果为山乌桕蜜的气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阐述了蜂蜜具有的基调气味成分,为蜂蜜挥发性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分子化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体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设计,以聚合方法的分类为主线,将多学科交融教学模式融入到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与板块联系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验证性教学法相结合,并通过实验平台的搭建,理论联系实际,夯实学生学习效果,典型实验设计已通过实验验证,并撰写了论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体会,分析和阐明了该教学模式在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其它课程当中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