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7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潮  马国彦 《力学学报》2002,10(3):227-232
由地质作用影响形成的易出险堤段称为地质险段 ,主要包括活断层作用影响形成的堤基易渗漏段、强地震高发区段和地基稳定性差段等。构造节点是识别地质险段的重要的河流地貌标志之一。根据成因 ,本文将黄河下游的地质险段分为三类 ,即新构造险段、沉降险段、断裂复活险段。针对黄河下游堤防地质特征 ,圈定出东坝头、大刘屯—董口黄河南岸和路那里—十里堡黄河南岸地质险段 ,提出了治理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浑水的声衰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水含有大量悬浮细粉沙,它是一种泥沙混合物的悬浮液,声波在其中传播时有严重的衰减.无论是从声波在浑水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研究,还是从黄河治理所用的水声设备角度来说。研究并实际测量黄河浑水介质的声衰减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若在黄河现场进行较全面的声波衰减的测量,是有很大的困难性和局限性的,这就有必要在实验室内人为的制造“黄河浑水”.为此,我们从八二年的下半年开始筹备。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从制造浑水到实际测量,现已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3.
臧保将  商朋见 《中国物理》2007,16(3):565-56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ime series of the Yellow River daily flows at Tongguan hydrological station, from the year 2000 to 2005.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moment scaling function on a range of scales revealed scaling qualities of the data. The partition function, which displayed a convex curvature, and the generalized dimension function showed that multifractality is presented. The singularity spectrum, which is single-humped, has shown strong multifractality degree.  相似文献   
4.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外源磷输入逐步得到控制后,作为内源磷主要来源的表层沉积物对黄河水体水质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掌握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积累程度以及沉积物-水界面磷的交换能力,对区域内水环境的治理和磷负荷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黄河甘宁蒙段作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丰水期(2011.07)、枯水期(2014.05)和平水期(2014.10)表层沉积物样品,使用标准测试程序(SMT)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磷赋存形态,并在实验条件下模拟表层沉积物对磷的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1) 相比于国内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特征,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磷(OP)和铁/铝结合态磷(NaOH-P)含量相对较低,钙结合态磷(HCl-P)含量较高;各形态磷含量的平均值均在丰水期最高,表明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积累程度最高,黄河甘宁蒙段水环境受到沿程农业发展的冲击较大。因此,合理使用含磷化肥和优化灌渠退水水质是未来降低黄河水体磷污染风险的发展方向。(2) 基于低磷浓度下等温吸附中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磷浓度阈值的比较发现,研究区域所有水期大多数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发挥着“磷源”的作用,存在向上覆水释放磷的趋势,且枯水期中多数采样点的EPC0值较高,“磷源”作用更加明显;基于L模型和F模型对高磷浓度下等温吸附的拟合参数,显示丰水期表层沉积物对磷的持留能力最强,枯水期次之,平水期最小,所有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均易发生;基于吸附动力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所选择的各采样点磷吸附量在反应开始的12 h内迅速增大,12~48 h内吸附量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基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拟合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磷吸附过程的反应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为主;从同一水期不同采样点吸附过程中的限速步骤不同及不同水期邻近采样点吸附过程中限速步骤均为微孔扩散的结果发现,表层沉积物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对磷吸附速率的影响大于不同水期条件下上覆水流速和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黄河小浪底坝区泥化夹层分布及其抗剪试验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地质勘探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形成泥化夹层的母岩和地质构造力 ,泥化夹层的类型及其粒度成分以及泥化夹层的分布规律。还分析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法对泥化夹层抗剪强度的影响 ,并着重分析研究了我院研制的控制膨胀饱和固结慢剪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6.
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形态和分馏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BCR连续提取法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对黄河甘宁蒙段12个采样点(S1~S12)水体表层沉积物中14种稀土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及形态分析,并对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顺序均相同,且12个采样点14种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mg.kg-1)依次为铈(Ce,66.4)>镧(La,35.8)>钕(Nd,28.6)>镨(Pr,7.88)>钐(Sm,5.87)>钆(Gd,5.01)>镝(Dy,4.53)>镱(Yb,2.86)>铒(Er,2.51)>铕(Eu,1.31)>钬(Ho,0.856)>铽(Tb,0.760)>铥(Tm,0.428)>镥(Lu,0.404),与中国土壤背景含量相近;各稀土元素残渣态含量最高,约为71.9%~93.9%,表明生物有效性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小;可还原态含量较低,分布于0.20%~3.87%之间,均值为0.83%;弱酸提取态与可氧化态平均含量相近(7.69%和7.61%),玛曲采样点(S12)可氧化态含量(16.1%)明显高于弱酸提取态(1.7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有机碳(TOC)含量与可氧化态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763~0.914之间。稀土元素分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风化,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Eu中度亏损。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曲线显示金沙湾(S8)和包头磴口(S1)二个采样点中La和Ce可能有外源稀土元素进入,且各采样点重稀土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外源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类砷暴露可以通过空气、饮用水和食物等途径.运用ICP-MS方法分析了四个采样点河曲(Hequ,HQ)、石嘴山(Shizuishan,SZS)、中卫(Zhongwei,ZW)和临夏(Linxia,LX)的69份当地居民发样及四个黄河过滤水样的总砷含量,探究了头发中砷水平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中的差异,并对发样中砷与水样中砷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人发样品采用微波消解方法进行前处理,消解效果良好.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良好,回收率为90.1%~101.9%,RSD值为2.9%~4.2%.结果显示,该研究地区居民发样砷含量范围为0.01~1.73 μg·g-1,平均值为0.33 μg·g-1,不同采样点的砷含量顺序为ZW>HQ>LX>SZS.Kruskal Wallis检验显示该文中不同采样点发样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说明研究地区的生活区域对居民发样砷含量具有影响,而不同性别(p=0.158)和不同年龄(p=0.159)组居民发样砷含量无明显差异,但男性发砷平均值含量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间呈现发样砷含量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与文献相比,该研究发样砷含量较高于多数地区而明显低于地方性砷中毒区域.黄河水样中砷含量范围为2.31~10.41 μg·L-1.与黄河下游等地区相比砷含量较高,但未超出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Pearson相关性系数表明,水中砷元素与铅、铜、铬、镉等元素均具有相关性,与人发砷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总之,采样点附近居民具有较高砷暴露风险,且该风险可能来自于工农业排放.研究结果为甘宁蒙等西北民族地区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矿—中华铈矿系列稀土矿物的多体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晶学模块法研究了黄河矿,中华铈矿和氟碳铈钡矿的晶体结构。三种矿的晶体结构中存在五种相同的配位多面体及其单链。多面体链相互联接组成两种似层状模块(H)和(Z)。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与Cd~(2+)和Cu~(2+)的相互作用机理,以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简称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优化样品对Cd~(2+)和Cu~(2+)的吸附固液比、时间、pH等条件。并在此条件下研究了Cd~(2+)和Cu~(2+)在样品上的吸附特性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两种金属的优化吸附条件不同,在各自优化吸附条件下,样品对Cu~(2+)和Cd~(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88和0.13 mg·g~(-1);对两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且样品对Cu~(2+)的吸附速率大于对Cd~(2+)的吸附速率;吸附热力学拟合结果显示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两种金属的吸附均属于优惠型吸附,且吸附过程属于吸热过程,可自发进行;解吸动力学研究表明,两个金属的解吸过程均符合Elovich方程,属于非均相扩散;在多离子竞争吸附-解吸实验中发现,样品对Cu~(2+)的吸附-解吸受到共存离子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对Cd~(2+)和Cu~(2+)吸附和解吸的作用机理以及共存离子对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对于分析重金属在水体与沉积物之间的作用机理、固液两相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迁移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制定研究区域针对性的重金属防控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动力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85—1988年期间进行的综合海上调查及室内研究结果确定,黄河径流在口门处形成高密度潜流,是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的主要搬运营力.由口门向外沉积物发生结构递变,与潜流及表层羽体流的逐渐衰减有关.水下三角洲堆积体的最大厚度为16m,堆积时间为12—15a,沉积速率达110—130c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