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化学   29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6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extraction of UO2(NO3)2 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rioctylphosphine oxide (TOPO) and tributylphosphine oxide (TBPO) in ionic liquids (ILs) (CnmimNTf2, n=2, 4, 6, 8). A third phase was formed in the TOPO-C2mimNTf2 and TOPO-C4mimNTf2 extraction systems, whereas the extracted species of TBPO-CnmimNTf2 (n=2, 4, 6, 8) were well soluble in all IL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extractant, nitric acid, and salt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was also investigated. Adding HNO3 to the aqueous phase decrease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The effect of salt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a cation-exchange mechanism in the extraction. The addition of NO3 - in the aqueous phase increase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U, which indicates that NO3 - participates in the extraction. Selective extraction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BPO-C4mimNTf2 exhibits good selectivity for U at low acid concentration despite the significant extraction efficiency on Zr at high acid concentration. After removing U, TBPO-C4mimNTf2 still showed high selectivity for Nd at low acid concentration. We also confirm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extraction mechanisms among TBPO-CnmimNTf2 by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NNO3 - in ILs,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scopy (ESI- MS), and UV spectroscopy. There are two extraction species (UO2(TBPO)3(NO3)+ and UO2(TBPO)32+) and the proportion of UO2(TBPO)3(NO3)+ increases from C2mimNTf2 to C8mimNTf2.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含废水的净化效果,制备一种新型磁性复合生物吸附剂,用于离子的吸附实验研究,运用BET吸附理论、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对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Fe3O4和啤酒酵母粉质量比为1∶2,溶液pH值为5、吸附剂用量为0.05 g、初始浓度为60 mg/L、振荡时间为2 h时,吸附剂能发挥最佳的吸附效果,吸附率可达82.41%,其单位吸附容量为29.76 mg/g,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为y=0.3882x+0.6089,R2=0.9306,线性关系良好,吸附剂表面活性高。  相似文献   
3.
(U)薄膜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实验研究中有重要的用途.研究其在不同气氛下的氧化性能可以为微靶制备、储存及物理实验提供关键的实验数据.通过超高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纯U薄膜及金-(Au-U)复合平面膜,将其在大气、高纯氩(Ar)气及超高真空度环境中暴露一段时间后,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结合Ar~+束深度剖析技术考察U层中氧(O)元素分布及价态,分析氧化产物及机理.结果显示,初始状态的U薄膜中未检测到O的存在.Au-U复合薄膜中的微观缺陷减弱了Au防护层的屏蔽效果,使其在3周左右时间内严重氧化,产物为U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及缺陷周围的点状腐蚀物,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UO_2).在高纯Ar气中纯U薄膜仅暴露6 h后表面即被严重氧化,生成厚度不均匀的UO_2.在超高真空度环境下保存12 h后,纯U薄膜表面也发生明显氧化,生成厚度不足1 nm的UO_2.Ar~+束对氧化物的刻蚀会因择优溅射效应而使UO_2被还原成非化学计量的UO_(2-x),但这种效应受O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本琼  谢雷  段晓溪  孙光爱  陈波  宋建明  刘耀光  汪小琳 《物理学报》2013,62(17):176104-17610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分别计算了α, γ的晶格常数、平衡态体积、体弹模量及其导数等, 与实验和其他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并根据焓-压强曲线得到了两相的相变压强~111GPa. 通过体心立方结构理想拉伸强度的计算, 分析其在极端加载条件下的结构行为. 另外, 计算了小应变情况下U-Nb (6.25at.%) 的能量-应变关系, 发现对应于剪切模量c’的应变会使得该结构的能量降低, 揭示了该结构的力学不稳定性. 关键词 相变 理想强度 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1073K下U4+在LiF-NaF熔盐中的电化学还原机理。结果表明,U4+在氟化物熔盐中的还原分为2步,分析了各步的反应电子数,确定U4+还原过程为U4++e=U3+,U3++3e=U;循环伏安曲线中2个还原峰的峰电位并不随扫速增大而显著负移,峰电流与扫速的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这2个还原过程均为扩散控制且是可逆反应;计算得到了1073K下U4+在LiF-NaF中的扩散系数为DU(IV)=2.58×10-5cm2/s。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将TiO2纳米片修饰在中空管状g-C3N4上制备了TiO2/g-C3N4(T-CN)复合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光电流响应等对其形貌、结构和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纳米片均匀地分散在中空管状g-C3N4表面,两者紧密结合形成异质结。TiO2与g-C3N4的质量比为20%时制得的T-CN-20复合催化剂在60 min内对U (Ⅵ)的去除率为85.64%,是纯相g-C3N4的6.7倍。在10倍高浓度阳离子共存条件下的去除率仍大于69.8%,且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对光催化产物分析可知,T-CN将U (Ⅵ)还原为难溶的U (Ⅳ)(63.68%)以去除,可有效解决含核废水中的U (Ⅵ)污染问题。根据能带理论分析,提出了复合催化剂异质结的Ⅱ型光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铍伴生矿石中的铍的方法,研究了酸溶-碱熔融法溶样过程中加入的焦硫酸钾,对ICP-OES法测定铍伴生矿石中的铍含量产生的基体干扰问题。主要阐述消除基体干扰的一些措施。从实验数据可知,控制称样量、焦硫酸钾加入量、定容体积和加标稀释倍数,能够有效消除焦硫酸钾对ICP-OES法测定结果的基体干扰,6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加标回收率为98.7%~104.4%,实验表明,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Am-Li中子本底对高浓部件质量主动多重性测量的影响,对大空腔探测系统(NPLNMC)Am-Li中子本底的优化屏蔽进行了模拟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高密度聚乙烯为中子屏蔽体的优化方案。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屏蔽前实验测量结果,发现屏蔽使Am-Li中子本底探测效率明显降低,从原来的15.77%降为屏蔽后的1.94%,大约降低了87.7%;而屏蔽对裂变中子计数的影响却相对较小,只比屏蔽前降低约2.4%。本底中子计数的降低明显提高了系统对部件质量测量的灵敏度,在3000s测量时间内,其质量测量下限从原来的大约6.4kg下降到屏蔽后的2.6kg;同时,屏蔽后的NPL-NMC系统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部件质量测量准确性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中子多重性钚-铀部件质量测量系统及实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核弹头中拆卸下来的和处于库房存储状态的核部件的质量进行无损测量,搭建了一个由32根3 He正比计数管和方型高密度聚乙烯慢化腔体构成的中子多重性探测器,采用8通道电子学处理器件进行中子脉冲信号分析,基于5组252 Cf中子源对中子多重性探测器进行标定,验证了自主开发的标定算法,获取了系统标定参数。分别对6个武器级罐装钚部件,7个罐装部件进行中子多重性实验测量,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点模型修正后的钚部件中子多重性质量测量值与标称值偏差小于1.5%,基于双Am-Li源标定曲线法的部件质量测量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颗粒物中全同位素比值的分析方法,采用双面胶带装载颗粒物样品,优化激光烧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运行参数,用标准样品交叉法校正质量分馏和探测器检测效率,测定了粒径几十微米的标准物质CRM124-1、GBW04234和GBW04238中全同位素比值.本方法对颗粒物中235U/238U、234 U/235U和236 U/235U测量的相对实验标准不确定度分别小于0.050%,1.7%和1.8%,测量结果与参考值在不确定度范围内符合.研究表明,本方法可快速、准确、高精度地测定颗粒物中全同位素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