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6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3089篇
化学   7143篇
晶体学   125篇
力学   156篇
综合类   198篇
数学   1839篇
物理学   253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该运算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求学之路能走多深、能走多远.笔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选取恰当的数学习题用于训练,是提高初中生运算能力的关键之举,精准的习题是提高初中生运算能力的保证.下面列举了六种有效提高初中生运算能力的数学习题的类型:(1)涉及去括号的习题;(2)涉及添括号的习题;(3)涉及整式乘法的习题;(4)涉及乘法公式的习题;(5)涉及去分母的习题;(6)涉及去绝对值的习题.这些类型的习题将帮助初中生在浩瀚的题海里不至于漫无目标,争取花费较少的时间,获取高质量的效果.只有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注意加强练习,注重积累、提升,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汤小梅 《化学教育》2022,43(1):76-79
设计受控实验是科学实验实证的重要手段,这种科学探究的核心能力,也是教育部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之一。在分析学生能力现状、教材内容后,经过教学实施,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认识变量控制要素,达成能系统地综合应用变量控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4.
郑占厦 《数学之友》2022,(24):49-51
新课标背景下,在诸多数学题的设计当中,出题人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陷阱,许多学生不知不觉间会轻易陷入这些陷阱当中.这些陷阱题有的故意营造出迷惑性,有些在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下进行变化.在教学中学生面对诸多陷阱题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辨别陷阱,走出误区.面对这些陷阱题,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分析陷阱的类别及其设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 are the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fossil energy because of their advantages of low production cost, facile structure, relatively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relatively high photoelectronic absorption efficiency, and overall high efficiency. In addition, several studies on sensitizers as vital compon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Compared to metal dyes, metal-free organic dy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because of their simple fabrication, multiple structures, high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easily tunable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In this study,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ix metal-free organic donor-acceptor dyes (RD1–6) derived from the known dye R6 by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nd time-dependent DFT methods. Cel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geometrical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absorption spectrum, adsorption energy, light harvesting efficiency (LHE) curve, predictive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cPred.), predictive open circuit voltage (VocPred.), and theoretical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ll the designed dyes exhibited high theoretical PCE. In particular, dyes RD1, 2, and 4–6 showed greater conjugations, and dyes RD1–3 had smaller energy gaps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dye. In addition, dyes RD1–3, 5, and 6 exhibited better light harvesting capacities that covered the entire visible region and extended to the near-infrared region with obviously red-shift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s (λmax), wider LHE curves, and higher JscPred. as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dye. It was critical that dyes RD1 and 2 not only have greater conjugations and narrow band gaps but also good light harvesting capacities with more than 56-nm red-shift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s and broadened LHE curves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dye. Notably, mainly because of an average increment of 12.0% of JscPred., a remarkable incr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was observed from 12.6% for dye R6 to 14.1% for dyes RD1 and 2. Thus, dyes RD1 and 2 exhibited superior cell performances and could be promising sensitizer candidates for highly efficient DSSCs. These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guide effective synthetic efforts in the discovery of efficient metal-free organic dye sensitizers in DSSCs.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镉的性能及机制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生物炭原料(BC),制备了300℃,500℃和700℃3种不同热解温度的生物炭(BC300、BC500和BC700)。通过灰分测定、元素分析、BET、FT-IR和XRD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BC500、BC300相比,BC700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C700具有更高的Cd2+去除能力。BC700对Cd2+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平衡吸附量为20.3 mg·g-1。生物炭对Cd2+的主要吸附途径是离子交换作用(Qi)和沉淀作用(Qp),其中,离子交换作用是低温热解制备生物炭的主要吸附途径,沉淀作用在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吸附Cd2+过程中所占比例最高。这项研究表明,热解温度不仅影响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能力,也影响了生物炭吸附Cd2+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Compass力场的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惰性气体氙(Xe)和氪(Kr)在塑料闪烁体(聚乙烯基对甲苯)的平整和粗糙表面的吸附和扩散行为.由惰性气体吸附曲线的均方根位移(MSD),得到了Xe/Kr气体在聚乙烯基对甲苯表面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Kr/Xe气体均被稳定地吸附在塑料闪烁体表面,其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Xe分子的吸附性强于Kr分子. Kr/Xe气体在聚乙烯基对甲苯表面具有较强的扩散性能,扩散深度随着温度与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为22.865?,Kr分子扩散能力强于Xe分子.基底粗糙表面增加了两种惰性气体分子的吸附和扩散.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无序碳单层材料不同位点的电子结构及其析氢性能.计算结果显示无序结构中的C-C键相比于石墨烯中的C-C键在26.7%的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使得C原子电荷在-0.17~+0.16个电子范围内变化,导致部分C原子电子局域化.电子的局域化增强了C原子的化学活性,从而表现出了较强的吸附性能.我们发现H原子与C原子的键合及析氢性能与C原子间的键角相关.对于三配位的碳原子,其中三个价电子通过sp~2杂化轨道与最邻近的碳原子结合形成较强的共价键,而余下的一个pz轨道电子可以与H原子在垂直于原子层的方向形成较弱的化学键.无序结构可以打破三个sp~2杂化轨道的对称性,进而影响pz轨道与氢的成键.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单层无序碳材料结构-性能的构效关系,为实验上设计特定性能的无序碳功能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杨剑 《中学数学》2021,(2):41-42
新课标认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角色,而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只是作为辅助角色存在,课堂应是学生交流经验、探索路径的场所.因而本文以初中数学为对象,研究总复习阶段课堂教学和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取得理想成绩.新课标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索、交流、模仿和记忆能力,致力于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完成高效学习,因而,在复习阶段,要重点调动学生参与,实现数学知识再创造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低温与超导》2021,49(4):91-96
在冷链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冷链物流中食品安全保障较低的问题,研发出一种自冷却式吸附冷藏容器,该容器具有制冷时无能源驱动,结构简单,绿色环保,可反复循环使用的特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容器进行2 h、300℃的加热脱附再生后,在吸附制冷实验时,经过1 h 32 min的制冷时间,能将10 L水的温度从25℃降到2.34℃,且能维持水温在10℃以下超过20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