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崇福 《应用声学》1999,18(2):44-48
介绍甸独遥长江淡水白暨豚“淇淇”及其同种的发声和听觉的特性,包括它们所发射超声信号(的答声)和可听声信号(哨叫声)以及它们的听觉区域,也介绍了白暨豚当前频临灭绝的处境 。  相似文献   
2.
本刊在1999年第18卷第2期曾刊登了应崇福院士所著“南下访‘淇淇’”一文。据媒体报道,“淇淇”已于今年(2002年)7月14日辞世。消息传出后,原饲养单位两天内收到各界表示关注的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40余份(见《光明日报》2002年7月17日A2版)。  相似文献   
3.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额隆的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额隆是海豚声呐系统的重要部件。我们以白鱀豚为材料,对额隆的声功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整体头和头骨声指向性的对比,揭示了额隆的波束形成作用。在40kHz时整体头垂直波束—3dB束宽为21.6°,主轴相对于吻平面有10°仰角;水平波束—3dB束宽为20°,主轴相对体轴右旋12°。束宽分别比头骨骨骼的测试结果窄9.4°和13°,主轴的指向亦产生变化。额隆把头骨初步形成的波束主瓣变窄,并对旁瓣有较大的抑制。测试了额隆组织的声速分布,给出了声速分布图。在额隆的右后下方有一低速核,离此核愈远,声速愈大。核的左面等速线密度小声速梯度小;而右面等速线密度大,声速梯度大。接近表皮时声速已接近水中的声速,表明额隆的声阻抗匹配作用。按斯奈尔定律,用几何法做出额隆垂直和水平面的声线图,解释了额隆的波束形成作用。还以胆鼻海豚和江豚为材料进行了类似工作,得到大体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