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3.
4.
沙质土壤热红外高光谱特征及其含沙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土壤热红外高光谱数据反演土壤含沙量的应用潜力,利用102F型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沙质土壤进行测量,在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发射率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主成分回归两种建模方法预测土壤含沙量.结果表明,沙质土壤发射率光谱中二氧化硅的Reststrahlen特征表现明显,在8.13和9.17μm附近具有不对称强二重谱带,并且在12~13μm区间还有两个吸收强度相对较小的发射谷;土壤发射率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8.2-9.5 μm和9.5-10.4 μm两个谱段对土壤沙含量变化敏感,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5和0.5以上,这两个谱段对整体光谱变化具有84.07%的贡献率;不同的光谱变量和建模方法在反演精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一阶微分光谱反演精度最高,其建模和预测的RMSE分别为0.45和0.53,R2分别为0.960 7和0.943 6,表明热红外高光谱在土壤含沙量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张红武的“紊流涡团模式”和采用高精度的流速垂向分布表达式,建立起高含沙水流的紊动粘性系数计算公式。应用此公式计算泥沙连续性方程中的泥沙扩散系数,得到了与测试资料相符合的含沙量垂线分布规律;进一步,将建立起的紊动粘性系数计算公式应用于黄河下游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中,以封闭水沙控制方程,并选择1982年洪水和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开展数值仿真,计算出的洪水流量过程、水位过程及主流线等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建立的紊动粘性系数计算公式可用于高含沙水流的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中。 相似文献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