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化学   86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维约束矩阵回归是指高维情况下带非凸约束的多响应多预测统计回归问题,其数学模型是一个NP-难的矩阵优化,它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疾病诊疗、基因表达分析、脑神经网络、风险管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从高维约束矩阵回归的优化理论和算法两方面总结和评述这些新成果,同时,列出了相应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3.
多相催化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催化剂的理性设计/筛选是现代催化化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其中,火山型曲线是一个的重要工具。它指出对于一个催化反应来说,其催化活性针对关键物种吸附能来说呈一条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要求最佳催化剂对中间体的吸附能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近几十年来,密度泛函理论等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发展让许多催化剂表面反应微观物理量的计算成为了可能,这极大地拓展了火山型曲线的应用范围。 然而,对于火山型曲线根源的解释,人们却并非了解得十分清楚;一些基本科学概念的理解很多还是基于经验性的Sabatier原理:吸附太弱不利于吸附、太强不利于脱附。针对该问题的科学解析,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探究,试图以完全数学解析的方式回答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必然存在性、产生根源及在催化活性预测中的内涵。本文采用了两步催化模型以及微动力学来进行速率方程的推导,并考虑BEP关系(基元反应的能垒与其反应焓存在线性关系)的应用,最终将整体反应速率转化为中间体吸附能相关的单值函数。基于对该函数的系列推导和分析,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从数学上以一个完全的解析形式证明了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存在。(2)通过对比催化反应与与之对应的气相反应,我们证明了:若无催化剂参与反应,则火山型曲线不会产生;由于催化剂表面的参与,随着催化剂吸附能力的增强,其表面会因为吸附作用而被占据毒化,导致反应速率存在一个最大值,即形成火山型曲线。从概念上讲,火山型曲线的根源是由“吸附过程引发表面活性位占据”这一自毒化效应造成的,它的存在可能体现为多相催化的基本属性。(3)数值模拟解析展示了表面反应与气相反应的区别,印证了我们的数学解析结论。同时,通过一定的简化,我们对火山型曲线中各部分的斜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吸附决速过程,催化反应和气相反应斜率相同,其差别主要出现在脱附决速过程。在此阶段由于吸附能过大,表面被毒化,表面反应速率开始下降;而气相反应的速率依然上升。(4)表面反应速率方程的分解和简化结果表明,最佳催化剂在反应中的空活性位点覆盖度和其BEP关系的斜率存在内在关联关系(θ*opt=1–α),据此讨论了其在催化剂寻优过程中的意义。尝试解释了(a)合成氨反应中正逆反应所需最佳催化剂不同的现象;(b)合成氨或CO甲烷化反应最佳催化剂为前过渡金属、而CO/NO氧化等为后过渡金属这一典型催化现象的物理图像。最后,针对火山型曲线理论框架在实际催化剂理论筛选寻优中的应用,我们简要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光解水制氢Pt基助催化剂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材料设计方面的理论进展。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用于四环素电催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环素(TTC)因其广泛的抗菌性和低生产成本等特点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兽医药物. TTC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其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处理厂.迄今,已有许多方法用于TTC检测,包括免疫测定法、微生物检测法和化学-物理法等.然而,这些方法费用高,耗时长或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过程,不适合现场测量或常规分析.电化学分析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选择性和灵敏度较高、易实现在线检测等特点,在检测领域具有重要优势.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表现出优越的应用性能,但有关石墨烯材料应用于电分析和电催化方面的报道仍然有限.石墨烯的前驱体氧化石墨烯(GO)片层底面上具有各种类型的含氧官能团和层状边缘,导致其绝缘并具有很多缺陷,使GO包含了sp2和sp3杂化碳原子,为GO提供了独特的具有化学功能的异构电子结构.通过对GO进行还原,可以生成新的sp2域或者改变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和类型,从而为GO提供更多的特殊性质.研究表明,电化学还原是一种绿色快速的还原方法,可以控制GO的还原程度和还原过程.本文利用电化学还原法来调整GO表面的官能团和缺陷度,利用在–0.8 V还原电位下得到的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ERGO-0.8V)修饰玻碳电极(GC)为工作电极(GC/ERGO-0.8V),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溶解在pH=3的缓冲溶液中的TTC进行电化学检测,发现ERGO-0.8V对TTC具有电催化性能.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对ERGO-0.8V, ERGO-1.2V, GO及化学还原得到的石墨烯(CRGO)表面官能团和缺陷程度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TC在ERGO-0.8V/GC上的电化学行为,对其电催化还原机理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与GO, ERGO-1.2V及CRGO修饰电极相比, GC/ERGO-0.8V修饰电极的催化还原峰在0–0.5 V,对TTC表现出独特的电催化性能, GC/ERGO-0.8V电极对浓度为0.1–120 mg/L的TTC溶液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其氧化峰峰电流与峰电位的线性关系不同. FT-IR和XPS结果显示,在–0.8 V还原电位下得到的ERGO-0.8V,其官能团类型和数量发生变化,但仍存在大量官能团,主要是羧基、羟基和环氧基.同时,拉曼表征显示ERGO-0.8V的缺陷密度增大,同时新生成的sp2域减小而使得ERGO的sp2域减小.对比GO等其他材料的表征结果推测,官能团变化是影响ERGO独特电催化性质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材料的缺陷度和sp2域.推测GC/ERGO-0.8V修饰电极对TTC可能的催化机理为: TTC在GC/ERGO电极上的还原与氢醌和醌之间的转换有关;而对于ERGO,则可能对应于羧基和羟基之间的转化.然而,同样具有羧基和羟基的ERGO-1.2V则对TTC没有产生电催化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在–0.8到–1.2 V还原电位下,形成的羧基位于石墨烯片层内部,而片层内的电子传递较慢.  相似文献   
5.
Kas.  AAM 梁焰 《力学进展》1989,19(1):114-121
综述了结构静力再分析方法,提供了有关Arora 1976年所写综述内容的最新资料。随着计算费用的日益降低和实际设计问题优化方法的引进,今后几年结构静力再分析方法很可能变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薄壁结构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扼要阐述第四届国际薄壁结构学术会议(ICTWS-4)上各国学者在薄壁 结构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情况,以供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CrN镀层的微粒磨损性能及其切削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eer UDP 550型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设备上制备CrN镀层,以球-盘方法测定的比磨损率和微粒磨损法测定的微粒磨损率评价CrN镀层的耐磨性能,采用高速钢镀层钻头的钻孔数评价镀层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CrN镀层的微粒磨损率对氮流量(用光谱发射因子OEM值控制)的变化很敏感,而比磨损率却不能反映这种由于氮流量变化带来的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在不同偏压条件下所制备的镀层微粒磨损率变化不明显.当微粒磨损率低于某一值时,CrN镀层的钻孔寿命明显提高,而比磨损率则无此规律.  相似文献   
8.
利用霍普金森扭杆(Torsional Split-Hopkinson Bar)技术对三种不同成份或状态的铝-锂合金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应变率关系进行了实验测定。应变率范围由1300s-1到2600s-1,研究表明随着应变率的提高,三种不同成份或状态的铝-锂合金材料的韧性和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剪切带的初步观察发现,随应变率的增加,剪切带有变窄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轨迹保稳降维是一种分析高维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其要点是先在高维空问中求取轨迹;再将F轨迹映射为n-1个R^2映像,并在变换中严格保持感兴趣的稳定特性:分析各映像轨迹的稳定性:最后聚合为原轨迹特性的描述。本文按此分析Lorenz吸引子的结构稳定性。例如,将其中的z变量处理为时变参量后,(x,y)子系统成为时变的线性2维系统,可得分岔集{zcr}及奇点特性沿z轴的变化规律。故对于特定的轨迹(x,y,z),可将其在各坐标平面上的投影轨迹分成短线段的有序队列,各相邻线段对应于特性不同的奇点,从而揭示Lorenz吸引子全局分岔的精细结构及其通往高维混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研发了一高分辨率三维立体摄影测量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扑捉活猪的三维形状以用于饲养猪的研究.为调查饲料和猪生长的关系,将32头猪分成高Lysine和低Lysine两饲料组观察.连续14 周,每周用该系统拍摄猪的图像一次.该系统有三个立体摄影头,分别拍摄猪的侧面、背面和后腿面的立体图像.为重建猪的三维形状用以科学分析,我们研发了图像处理软件,包括相机标定、立体图像匹配和三维形状合成, 并提出一种从每周测得的形状中提取每只猪每周后腿肉的体积的算法.实验证明该系统是精确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