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一、由一道高考题引发的思考 (全国高考题)已知直线l1和l2夹角的平分线为y=x,如果l1的方程是ax+by+c=0(ab>0),那么l2的方程是( ).(A)bx+ay+C=0 (B)ax-by+C=0(C)bx+ay-c=0 (D)bx-ay+c=0  相似文献   
2.
探究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留给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去发现问题,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勇于探索去解决问题,提高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探究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自主探索的策略必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中,3.2等差数列概念、性质及应用必须用2课时完成,本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六个方面谈谈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好素材.本章内容首先从学习数学的概念开始,然后学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常用的数列.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堆放物品总数的计算、储蓄、分期付款问题等都要用到数列知识.同时,数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与前面学习的函…  相似文献   
4.
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中,3.2等差数列概念、性质及应用必须用2课时完成,本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六个方面谈谈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基础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热点.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师还存在着不少的困惑.教师对探究教学的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在各地已实施了几年,我们已经体会到新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数学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推进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师中还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一些潜隐着的问题正在渐渐暴露出来.尤其在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比较突出,出现弃用探究教学和滥用探究教学等现象,探究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8.
周金中 《物理通报》2006,(1):14-15,4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使用策略的水平远远不如一般的学生,他们缺少问题解决的经验并且头脑里没有清晰有序的策略知识。可见,在占有相同知识量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在“经验”和“有序的策略”上下功夫,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教学中特别是习题课教学中,一种“说题”、“谈题”、“品题”的教学方式能在培养学生的“经验”和“有序的策略”上取得实效,并有效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9.
如图 ,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1 B1 C1 D1 的底面ABCD是菱形 ,且∠C1 CB =∠C1 CD =∠BCD .(Ⅰ )证明 :C1 C⊥BD ;(Ⅱ )当 CDCC1的值为多少时 ,能使A1 C ⊥平面C1 BD ?请给出证明 .对 (Ⅱ )的证明标准答案给出方法是以 CDCC1 =1为条件 ,证得A1 C ⊥平面C1 BD即告结束 .这种证明方法是否确切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理由质疑 :一、该小题是求 CDCC1的值 ,还是证A1 C⊥平面C1 BD ?当然 CDCC1 =1确实能使A1 C⊥平面C1 BD ,然而 CDCC1 =1是怎么得到的 ?除了有意识地猜想外 ,除非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