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4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厚宇德 《大学物理》2006,25(3):46-49
乔治.格林是一位重要的数学物理学家.简要介绍了乔治.格林的生平和科学研究经历,揭示了帮助他取得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格林函数法的建立过程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插值的全矢量有限差分法求解阶跃光波导本征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一种适合求解阶跃折射率分布光波导本征模式的全矢量有限差分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电场分量在折射率分布跃变处的不连续性, 在拉格朗日插值的基础上得到了一种精度较高的差分格式.为了验证其有效性,对一种典型结构、折射率阶跃分布的波导作了计算,并与其它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最后对不理想刻蚀情况做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3.
厚宇德 《大学物理》2007,26(1):44-48
回顾介绍了葛庭燧院士的生平和他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展示了他的高尚情操,分析了他取得卓著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对水火箭的运动进行了研究, 主要讨论了水火箭运动过程特征以及初始装 水量对喷水时间、 最大速度和最大高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有助于水火箭的设计以及获得最大发射高度  相似文献   
5.
拉伸分子高次谐波产生的阿秒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数值求解一维含时薛定谔方程,本文研究了高频阿秒脉冲对拉伸双原子分子模型与低频飞秒激光脉冲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谱的影响.研究表明,若阿秒脉冲在低频脉冲的第二个光学周期截止处注入时,只第二个平台截止位置IP 5.6UP(IP为电离势,UP为有质动力能)附近谐波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若阿秒脉冲的包络峰值处于低频脉冲第三个光学周期T/4(为飞秒激光脉冲的光学周期)附近时,则谐波谱出现了明显的整体抬高现象.对此,本文根据拉伸分子谐波谱的四种产生机制及阿秒脉冲在飞秒激光不同相位注入时的电子电离曲线,对这些谐波谱的结构给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玻恩对量子力学的实际贡献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玻恩和海森伯在矩阵力学创建过程中的各自贡献,在许多相关物理学史著述中已有"定论",即基本上都认为海森伯是矩阵力学的创立者,而玻恩只是伯乐,仅在数学方面对矩阵力学的建立有一定具体贡献.然而据我们所得到的大量文献却无可辩驳地说明,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多年探索,玻恩的哥廷根学派做好了建立量子力学的从数学到思想的所有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海森伯取得的突破只是这些准备下的必然的延拓.本文除必要的分析外,尽量更多依靠引用足够的权威文献来得出可靠结论,相信这样更有说服力,更易于改变人们的成见.  相似文献   
7.
超短脉冲高次谐波谱的截止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数值计算了超短脉冲(脉冲持续时间为两个光学周期)的高次谐波发射功率谱.研究结果表明,超短脉冲谐波谱的截止频率不再符合IP 3.17UP的截止规则(IP为原子电离势,UP为有质动力能).对此,本文采用"三步"模型给出了合理解释,并用小波变换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噪声环境下基于两体纠缠态的远程态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华秋  刘金明 《物理学报》2009,58(6):3692-3698
本文研究了量子噪声对分别以Einstein-Podolsky-Rosen (EPR)态和两体部分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来远程制备单比特态的量子过程的影响. 通过求解Lindblad形式的主方程,得到量子信道随时间的演化,采用迹距离来度量不同噪声情况下输出态与初态的接近程度. 研究表明,作用在z方向的噪声对远程态制备的影响最弱,而同时作用在x,y,z方向的噪声对远程态制备的影响最强. 关键词: 远程态制备 迹距离 纠缠态 噪声信道  相似文献   
9.
李灵杰 《计算物理》2023,(4):436-442
采用二维可压缩电阻性磁流体力学模型,研究导向磁场(By0)对非对称多重X线磁场重联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未加By0时有多重X线重联发生的情形,加入By0之后,会加快次级磁岛的出现。当By0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该促进效应有所减弱。而对于未加By0时无多重X线重联发生的情形,加入一定大小的By0之后,会诱发次级磁岛的产生,即诱发了非对称多重X线重联。进一步研究发现,当By0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无法诱发非对称多重X线重联。两种情形均表明,By0的加入可以促进或者诱发非对称多重X线重联,且存在一个阈值,当By0超过这个阈值之后,该促进或诱发效应开始减弱。所得结果可以用于解释一些卫星观测现象,尤其对空间物理中有关导向磁场非对称多重X线重联观测结果的理解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FeCuCrVSiB多层膜巨磁阻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结构为 (FM/SiO2)3/Ag/(SiO2/FM)3 多层膜的巨磁阻抗(GMI)效应(这里的F M≡FeCuCrVSiB).多层膜采用射频溅射法沉积在单晶Si衬底上,沉积过程中,沿膜面长方 向施加约72kA/m的磁场,然后在不同的温度下对样品进行了退火处理.结果表明,该多层膜 样品即使在沉积态便具有相当好的软磁性能和GMI效应,在7MHz的频率下,最大纵向和横向 巨磁阻抗比分别为45%和44%.在230℃下经90min退火处理后的样品具有最佳的GMI效应,在85MHz的频率下,最大纵向和横向巨磁阻抗比分别达到251%和277%.与磁性层总厚度相同的FeCuCrVSiB/Ag/FeCuCrVSiB三层膜相比较,在这种多层结构中出现的GMI效应更强. 关键词: 多层膜 巨磁阻抗效应 趋肤效应 有效磁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