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化学   12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展示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等良好个性品质.本文以椭圆定义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如何落实上述理念.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在数学新课程中增设了“探究与发现”栏目,试图为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教材的支撑.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探究与发现”栏目的处理却是千差万别,弃之不问者有之;安排学生自学,就教材释疑者有之;当然也有挖掘教材,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地探究与发现.本文所介绍的,正是针对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8-9页“探究与发现”栏目所做的教学处理,敬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震 《化学教育》2009,30(6):16-18
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让学生学习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而重在体现物质的社会应用价值.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线索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贵刊文[1]、文[2]、文[3]分别介绍了过点P作圆锥曲线切线的尺规方法,笔者拜读后,受益匪浅.但掩卷深思,却发现上述诸文都有点P在圆锥曲线上的限定,那么,如果不计较点P的位置,也不计较圆锥曲线的种类,只要该曲线客观上存在过点P的切线,能否仅凭借尺规,找到一种过点P且适用于所有圆锥曲线的切线画法?答案是肯定的.本文所介绍的正是我们的研究结论,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秦林  胡久华  支梅  徐敏  尚荣荣 《化学教育》2021,42(23):62-69
分析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必修课程主题4的必做实验和教材中相应搭建活动的教学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构建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认识模型。深入分析了教材中6个球棍模型搭建活动的教学功能,梳理了有机化合物结构认识方式发展和认识模型的建构过程,并进行了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分析了教学效果,提炼了促进有机化合物结构认识方式发展的模型搭建活动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徐敏  王磊 《化学教育》2013,34(1):6-10
分析了有效碰撞理论对促进学生能量观、化学反应过程观、微粒观发展的功能与价值,提出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探究方式开展有效碰撞理论教学,将有效碰撞理论的功能与价值显性化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阐述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施策略,并简要阐述已开展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最后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同意如下命题:学生是通过“解题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你也会同意下面的推论:(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尤其在课改所引发教材、教法、学法的深刻变革中,深刻反省我们传统的解题教学,使之更加符合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并防止因课改动摇我们在国际范围内的“双基”优势,就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现谨提供两道解法风格迥异的习题,并进行教学评析,以期引发同行更深刻地思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必修阶段原电池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能量观发展的价值,提出理解原电池原理和建构原电池装置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实现能量观功能化的前提条件。阐述了在原电池新授课阶段,通过优选原电池教学模型,采取学生探究设计原电池,建构原电池认识模型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观念的建构与功能化。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学生是否存在深刻的思维活动"应作为评判一堂好课的核心标准.那么,教师如何执教,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中深刻思维活动的发生?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大潮中,学生的各种学习方式(如尝试发现方式、数学实验方式、多向合作交流方式等)纷纷走进课堂的情势下,探讨这个问题就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