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地震动力:由巨观到微观——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定地震发生时的断层破裂能量和了解一个断层带的孕育与发展都需要地震和地质数据的结合.在一个大地震的发生过程中,藉由地震仪的记录分析,了解地震断层破裂过程中其断层的几何破裂行为及其机制,甚至分析其运动学上的灾害行为.在地震源分析中文章作者将以上行为分析称为地震的巨观分析.而地震的微观分析,则是以探讨当地震断层及破裂前缘持续向前前进时,其所需的破碎能量及其形成的极小颗粒之断层泥的物理化学机制.此断层滑移带中的断层泥之物理机制、化学组成及地震断层滑移带厚度,皆为了解地震滑移时摩擦行为及能量释放的重要参数.地震的巨观及微观行为的结合分析,为地震学上重要的突破,使人们得以进一步了解地震破裂过程中的摩擦行为、温度及压力的变化,并探讨地震时造成的地表位移、速度及加速度行为.但断层滑移带的断层泥并小易获得,除非有清楚的深部断层几何,并能以深钻的方式取得断层泥材料进行分析.1999年7.6级的台湾集集大地震产生地表或近地表8-12m的滑移,此近地表的滑移足钻井容易达成的,因此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得出大地震滑移带的断层泥了解大滑移断层的动力机制.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为另一了解此巨观与微观机制的地震.  相似文献   
2.
石型 《波谱学杂志》1997,14(1):7-18
在不同光源照射下,作者利用乙基亚硝基有机化合物在乙醇溶剂下,产生双光子的化学反应,用电子自旋共振吸收谐振腔为反应器.在不同的流速下,生成3种同分异构自由基.其结构由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确定、微观的氢键跳动频率由不同波形的氮核超精细偶合常数的变化而确定、利用Charm软件计算,确定β-氢超精细偶合常数的意义及其几何形状.  相似文献   
3.
用 (真空紫外光 +紫外光 ) 共振加强式多光子游离法侦测甲基自由基 .为证明此法之灵敏度 ,实验用交叉分子束反应F +CH4 (CD4 )→HF(DF) +CH3(CD3) ,其绝对灵敏度可达 10 7/cm3.由所得之光谱 ,更精确地得到两个里德堡态 3d2 E″及 3d2 A1′之光谱系数  相似文献   
4.
商用纯钛试片实地悬挂于排烟脱硫(FGD)系统中的冷却器、除尘塔、吸收塔、加热器等不同位置,经历271d现场重量损失试验后,观察得知商用纯钛在4个位置均有良好之耐蚀性(腐蚀速率1mpy),且以在除尘塔中的腐蚀速率最低(mpy值为0),加热器中的腐蚀速率最高(mpy值为0.58)。SEM观察结果显示钛在加热器中有孔蚀现象,ESCA分析结果得知:在加热器位置中钛生成硝酸盐,在除尘塔位置中钛表面未发现钛化物而有碳酸钙厚膜覆盖,在通氮气及通氧气之绝色溶注保进行直流电动态极化以探讨钛在FGD系统中不同位置腐蚀行之差异。  相似文献   
5.
2000年7月磁暴期间120°E附近低纬电离层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A辑》2001,31(Z1):126-132
2000年7月15~16日发生了一次特大地磁暴, 其Dst最小值达到-300 nT. 利用东亚中坜、武汉、Kokubunji和Anyang等电离层台站的数字测高仪数据, 分析了此次磁暴期间120°E附近地磁低纬地区的电离层响应. 总体来看, 2000年7月16日foF2为负相暴, 并出现了G现象; 2000年7月17日起为正相暴特征, 且持续时间很长. 赤道异常2000年7月16日很弱, 但7月17日却非常强, 且持续到子夜后. 低纬电离层出现了夜间增强现象. 7月磁暴低纬电离层另一特征是在武汉和Kokubunji两地区间暴变分量日变化存在一个分界, 分界南北的日变化等明显不同. 分析认为, 7月16日负相暴和G现象很可能由磁暴引起中性成分的改变, 特别是[O2]/[O]和[N2]/[O]增加导致. 热层暴时环流及由此引起的中性成分改变可解释7月16日赤道异常很弱. 7月17日的正相暴和非常强的赤道异常, 标示着存在很强的喷泉效应, 但此期间中坜等峰高相对暴前变化不大, 可见非常强的赤道异常不是由暴变东西向电场引起. 持续正相暴和foF2夜间增强表明与暴相关的动力学、电动力学过程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真空紫外光+紫外光)-共振加强式多光子游离法侦测甲基自由基.为证明此法之灵敏度,实验用交叉分子束反应F+CH4(CD4)→HF(DF)+CH3(CD3),其绝对灵敏度可达107/cm3.由所得之光谱,更精确地得到两个里德堡态3d2E″及3d 2A1′之光谱系数.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光源照射下,作者利用乙基亚硝基有机化合物在乙醇溶剂下,产生双光子的化学反应,用电子自旋共振吸收谐振腔为反应器.在不同的流速下,生成3种同分异构自由基.其结构由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确定、微观的氢键跳动频率由不同波形的氮核超精细偶合常数的变化而确定、利用Charm软件计算,确定β-氢超精细偶合常数的意义及其几何形状.  相似文献   
8.
石型 《波谱学杂志》1996,13(6):509-518
我们将微波电子自族共振仪的吸收谐振腔为光化学反应器.在其各种流体及温度的范围内讨论其光化学效应.作者所用的模型乃是有机烷基-亚硝酸类在醇类的动力研究,许多不同的双氢氧烷基及烷氧基-烷基与一氧化氮所结合的自由基均由光分解而产生不同的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最有兴趣的是产生对映结构的双氢氧乙烷基与一氧化氮所结合的异构物自由基,它们的几何形态可用分子振动理论及共价键理论来解析.自标准化学键长及化学键角度,这些烷氧基-烷基与一氧化氛所结合的自由基还存在很强的氢键,这些将会在科学上,如生物化学、生物学及医学上的氧化及还原反应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用熔盐法合成了新型硅酸铀K4(UO2),Si8O22,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由UO6 双四角椎及硅酸根四面体构成的(Si8O22)12-单元组成,其中(Si8O22)12-单元的结构形态是最新发现的.29Si MAS NMR测定结果与晶体结构相吻合,而光致发光光谱证实了六价铀的存在.K(UO2),...  相似文献   
10.
李德馨  陈郁文 《催化学报》2013,34(11):2018-2028
钼和镧是好的镍硼触媒的促进剂, 对于对氯硝基苯氢化反应有好的效果, 因此同时加入钼和镧在镍硼触媒上应该是有趣的研究题目. 本研究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含有不同量镧的镧钼镍触媒, 醋酸镍、钼酸胺及硝酸镧同时加入含有甲醇的水溶液中. 以X光绕射,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及X光光电能谱仪鉴定了这些触媒. 对氯硝基苯氢化反应是在批次反应器中于333 K、1.2 MPa氢气压力及500 r/min转速下操作. 即使在镍钼硼中加入很少量的镧, 对提高活性及对氯苯胺的选择性都有显著的效果, 加入适量的镧可以抑制镍钼硼的长范围的结晶排列, 并保持镍钼硼在非结晶状态. 镧以氧化态存在, 其功效为阻隔物, 避免镍钼硼聚集, 但是过量的镧会有相反的效果, 镧和镍的适当比例是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