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2.
3.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单个增原子Ag,Pd和Cu在Cu(001)表面上的扩散过程.通过对自扩散和异质扩散过程中扩散机制的观察,统计三种不同的增原子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频率,拟合给出扩散势垒和扩散频率的指前因子,并与扩散势垒的静力学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800 K以下时,三种增原子均以简单跳跃机制为主扩散,与衬底不互溶的Ag增原子的跳跃频率最大,与衬底互溶的Pd增原子的跳跃频率最小.同质增原子与异质增原子的扩散频率和温度的关系均较好地符合Arrhenius公式,由Arrhenius公式拟合给出的三种不同增原子的扩散势垒与表面结构和增原子表面结合能有关.Pd和Cu增原子从跳跃机制为主向交换机制为主的转换温度分别在825和937 K左右.
关键词:
表面扩散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4.
怎样在准备改革普通中学物理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程的改革是全国教育的普遍而迫切的需要。中学物理课程的革新乃是全国中学物理教师所关切的;尤其在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闭幕以後,更渴望早知其详确内容。可是这项改革工作颇为繁重,必须審愼计议和充分准备,才能发挥它的最高效能。会议以来,课程標准尚在中央教育部中再度整理,原文还不到发表时期,本人会歴次参与这项准备工作,願本个人经验体会所及,先作一番忠实报道,并希望能引起全国物理教师或教育工作同志,热烈反映各个的珍贵意见和经验,共同研讨,俾在新课程标准订立并施行之前,能广集思益,最后修改篇一部最正确和最完美的课程标准;同时希望全国中学物理教师,预作条件准备,拟出各个周详妥当的教学计划,不致临事仓皇无措,庶可减少一些实施的困难。课程的目标、教材、教法、时间、设备、以及其它实施与设计诸项,在在都有问题,须待共同提出检讨;不论本文报导未周或工作计划未当的事项,都可借重本报篇幅,无隐无讳地指陈出来,认真着实地讨论,務期消灭错误,溶合矛盾,才合本文抛砖引玉的意旨。 相似文献
5.
根据Penning阱中存储和探测离子的原理,研究改善离子谱分辨率的有效措施,发现离子谱的分辨率与LC振荡回路的Q值、阱中离子的密度及LC回路的谐振频率等因素有关.实验中,谐振频率为480千赫兹,Q在120左右,电子束流在40微安左右,真空度合适时,得到了较高分辨率的离子谱.最后对离子谱进行了辨认,离子分别是H+3,H+5,H+6,H+7. 相似文献
6.
在任意加速带电动态时空中,选取零标架、计算出旋系数,把四个耦合的Dirac方程中化成两个耦合的方程,采用Tortoise坐标变换将其两个耦合的方程变换成Tortoise坐标下的形式,在黑洞视界面附近化成了典型的波动方程,得到在视界面附近Dirac粒子的Hawking辐射温度,成功地导出了Hawking热谱公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统计了几种不同温度下三种不同二聚物(Cu2, Ag2和Pd2)在铜衬底(100), (111)表面上的扩散和解离行为, 探讨同质和异质二聚物在Cu表面上扩散和解离的特点; 采用分子动力学中的静态计算方法计算了这三种二聚物在扩散和解离过程中的能量势垒, 并与动力学模拟、二聚物与衬底的结合能等结果进行了比较, 探讨二聚物扩散和解离过程与扩散势垒、结合能、表面性质和温度等的关系. 原子间相互作用采用半经验EAM势. 结果表明: 同质和异质二聚物在各个不同表面上的扩散势垒、解离势垒有一定的规律, 并和二聚物与衬底的结合性质有关; 二聚物是否易解离与衬底表面的结构以及二聚物与衬底的结合性质关系密切; 二聚物解离前协同扩散的快慢与二聚物和衬底的结合性质以及二聚物在表面的扩散和解离势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磁电多铁性材料的宠儿:铁酸铋(BiFeO_3)研究进展的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由于对新一代高性能(低能耗、高存储密度、高读写速度)电子功能器件的需求,多铁性材料特别吸引人们的关注。在这些多铁性化合物中,铁酸铋(BiFeO3,简写为BFO)具有高的铁电居里温度和高的反铁磁转变温度,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多铁性材料之一。文章介绍了BFO的晶体结构、铁电极化结构以及反铁磁自旋结构,探讨了在它的基态和高应变状态下,极化与自旋是如何强耦合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利用铁电/反铁磁BFO基体系来实现强磁电耦合效应(特别是在低维系统如异质结界面、畴壁或相界中)。文章还对BFO基纳米复合自组装结构中的磁电耦合做了简单介绍。通过对BFO这一多铁性模型体系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铁性材料中衍生出的新奇量子现象,从而利用高等外延生长技术开发和设计新型人造超结构来实现材料的电性、磁性和弹性之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对偶法则以及数学形态学理论与线性位移不变系统理论间的关系,引入了偏振编码技术,提出使击中与否运算通过单通道取零阈值非相干光学相关器来实现的方案。该方案采用偏振编码,将图像的前景和背景都包含在一个编码图像中,从而使击中与否运算可以用一个腐蚀算子完成(即通过单通道实现),大大简化了实验装置,节约了空间,降低了对光路调节的要求。同时,通过取零阈值,消除了由于入射光强分布不均匀及CCD光电响应的非完全线性所导致的对输出图像取阈值时出现的误差。最后,还对该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方便、准确、有效的图像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