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7篇
  免费   1953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化学   7992篇
晶体学   95篇
力学   659篇
综合类   89篇
数学   1156篇
物理学   39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547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533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1029篇
  2011年   995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83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Su-Schrieffer-Heeger (SSH)原子链中,电子在胞内和胞间的跳跃依赖于其自旋时,即SSH原子链存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时,存在不同缠绕数的非平庸拓扑边缘态.如何探测自旋轨道耦合SSH原子链不同缠绕数的边缘态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紧束缚近似下研究了自旋轨道耦合SSH原子链的非平庸拓扑边缘态性质及其零能附近的电子输运特性.研究发现四重和二重简并边缘态的缠绕数分别为2和1;并且仅当源极入射电子的自旋被极化(铁磁电极)时,自旋轨道耦合SSH原子链在零能附近的电子输运特性才能反映其边缘态的能谱特性.尤其是,随着自旋轨道耦合SSH原子链与左、右导线之间的耦合强度由弱到强改变,对于缠绕数为2的四重简并边缘态,入射电子在零能附近的透射峰数目将从4个变为0;而对于缠绕数为1的二重简并边缘态情形,其透射峰数目将从2个变为0.因此,在源极为铁磁电极的情形下,通过观察自旋轨道耦合SSH原子链在零能附近电子共振透射峰的数目随着其与左、右导线之间耦合强度的变化,来探测其不同缠绕数的边缘态.上述结果为基于电子输运特性探测自旋轨道耦合SSH原子链不同拓扑性质的边缘态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2.

In this paper, a power penalty approxim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olving a mixed quasilinear elliptic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The mixed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is first reformulated as a double obstacle quasilinear elliptic variational inequality problem. A nonlinear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is then defined to approximate the resulting variational inequality by using a power penalty approach. The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 solution to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penalty equation are proved. It is shown that, under some mild assumptions, the sequence of solutions to the penalty equations converges to the unique solution of the variational inequality problem as the penalty parameter tends to infinity. The error estimates of the convergence of this penalty approach are also derived. At last, numerical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at the power penalty approximation method is efficient and robust.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混杂的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Lanl2dz水平上,对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Por(Fc)2]Y(Pc)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呈现出三明治型构型,卟啉环与酞菁环呈穹型围绕在金属钇原子周围。对分子内主要的键长与键角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频率计算,得到了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Por(Fc)2]Y(Pc)的红外光谱图,与实验所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对,将理论计算和实验所得的光谱主要振动峰进行了线性回归拟合,相关系数为0.992,标准偏差为16.96。理论计算与实验所获得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所选用的DFT理论计算方法是可行的。通过GaussView软件对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的红外谱带简正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此外,分析讨论了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Por(Fc)2]Y(Pc)的分子静电势,确定了极大值与极小值的位置。对于研究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分子的性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上转换发光是一种将长波长的激发光转化为短波长发射的反斯托克斯发光现象,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能够在较低密度能量下被激发,且上转换量子产率高,因此获得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关于敏化剂分子结构与上转换发光性能相关性的研究一直是TTA-UC研究领域的重要热点,选择两种代表性的卟啉钯光敏剂[PdOEP-八乙基卟啉钯(Ⅱ)和PdBrTPP-四溴苯基卟啉钯(Ⅱ)]与蒽衍生物9,10-(4-羟甲基)苯基蒽p-DHMPA发光剂组合上转换体系作为研究模型,通过一系列合成工作获得材料分子后,进一步比较两种敏化剂的光谱性质与体系最终上转换性能之间关系。通过细致研究敏化剂和发光剂的荧光发射和寿命等光谱性质对敏化剂系间窜越,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及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等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后,发现在532 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PdBrTPP (10.8 cm-1·mmol-1)大于PdOEP (3.0 cm-1·mmol-1);三线态寿命PdBrTPP (173.13 μs)大于PdOEP (109.21 μs)。但与p-DHMPA配对时光敏剂与发光剂的三线态能级差ΔETT,PdOEP (0.140 eV)却高于PdBrTPP (0.062 eV),通过Stern-Volmer方程得到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和双分子猝灭常数kq值也是PdOEP略高,最终表现出上转换阈值PdOEP/p-DHMPA (22.40 mW·cm-2)小于PdBrTPP/p-DHMPA (29.78 mW·cm-2),上转换发光效率ΦUC,PdOEP/p-DHMPA (28.3%)大于PdBrTPP/p-DHMPA (26.8%)。因此,卟啉钯敏化剂的构效对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发光效率影响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敏化剂三线态高低。对于不同的敏化剂,在分子主体结构、摩尔吸光系数与三线态寿命等光谱参数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敏化剂的三线态能级越高,就将会具有更大的上转换发光效率。然而如果以总上转换能力指标来评价,PdBrTPP的共轭结构能够提升其在激发波长处吸收更多光子的能力,具有比PdOEP更高的摩尔吸光系数,造成其总上转换能力η比PdOEP高3.4倍。因此从上转换总效能指标来评价,通过敏化剂分子设计调控其在激发光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保费和索赔到达率与余额相依的最优有界分红问题,目标是最大化破产前的累积期望折现分红。首先,给出一个策略是平稳马氏策略的充分必要条件,运用测度值生成元的理论得到测度值动态规划方程(DPE),并且给出了验证定理的证明。最后,讨论了测度值DPE和相应拟变分不等式(QVI)之间的关系,并且证明了最优分红策略为具有波段结构的平稳马氏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喷雾冷却时液滴撞击壁面现象,本文采用CLSVOF(coupled level set and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单液滴撞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单液滴撞击热壁面动态特性;分析了初始速度、液滴直径等初始参数对液滴撞壁后的动态铺展规律以及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上述参数变化时液滴铺展系数和热流密度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场协同效应、液滴内部气泡以及三线接触点对壁面换热的影响。碰壁现象的研究对于大型制冷机组室外机散热、高热流电子器件散热等领域优化与控制喷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Meng  X.  Duan  X.  Zhang  L.  Zhang  D.  Yang  P.  Qin  H.  Zhang  Y.  Xiao  Sh.  Duan  L.  Zhou  R. 《Kinetics and Catalysis》2022,62(1):S30-S37
Kinetics and Catalysis - Hierarchically porous γ-Al2O3, TiO2–Al2O3 composite supports, and Pt–Sn–K/Al2O3 and Pt–Sn–K/TiO2–Al2O3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相似文献   
8.
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 - In the process of uranium mining and smelting, large quantities of low-concentration uranium-containing wastewater have been produced. It is an ideal solution...  相似文献   
9.
Wu  Zhaofeng  Zhang  Min  Cao  Shuai  Wang  Long  Qin  Zhangjie  Zhong  Furu  Duan  Haiming 《Cellulose (London, England)》2022,29(10):5817-5832

Carbon quantum dots (CQDs) co-doped with N, P and S derived from expired milk was prepared by a simple hydrothermal method. By dipping pure cotton face towel (PCFT) into CQDs ink, a flexible all-biomass CQDs/PCFT sensor was prepared for the first time. Due to the heteroatom doping, extremely small particle size of CQDs and excellent permeability of CQDs/PCFT film, the flexible CQDs/PCFT sensor showed the high sensitivity and bending stability. In the range of 0–60° bending states, the responses of CQDs/PCFT sensor to four target analytes changed by less 5.0%. After 3000 bending of 60°, the maximum change of the response to the target analytes was only 6.4%. Interestingly, due to the abundant functional groups and defects of CQDs, the flexible CQDs/PCFT sensor displayed sensing curves of different shapes for different target analytes. In this way, by establishing a database of sensing curves of target analytes, multiple analytes can be detected discriminatively by relying only on single sensor with the help of image recognition. This work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fiber based all biomass flexible gas sensor.

Graphical abstract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能源的迅速发展,使绿色清洁的氢能源成为热点。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可高效生产高纯度氢气。IrO_(2)作为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槽阳极氧析出反应(OER)的商用电催化剂,既能在强酸性、高强度腐蚀条件下保持稳定,又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然而,由于Ir的稀缺性和昂贵的价格,提高Ir基催化剂的OER活性,开发低Ir催化剂就显得至关重要。对其反应机理的认知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设计优异的OER催化剂的关键所在。因此,首先从OER机理出发,对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吸附物逸出机理(AEM)和晶格氧逸出机理(LOER)两种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随后,根据所提出的这两种机理,介绍了OER催化剂设计的基本准则,即调控Ir基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改善反应中间物种在催化活性位点上的吸附能,从而提高OER催化活性。并从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形貌控制、载体材料3个方面简单概述了最近O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OER催化剂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这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