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化学   20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尿液中存在大量具有生物表面活性的物质,而这些物质与尿液中不同形貌的草酸钙微晶间的吸附关系并未得到人们广泛关注。挑选了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AOT)作为吸附物质,研究了不同形貌的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对AOT的吸附差异,探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机理。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并通过谱图差异分析了吸附AOT前后棒状、圆钝形、花状、十字形和双锥形COD晶体的组分变化;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吸附AOT后晶体表面的Zeta电位随AOT浓度的变化;采用比色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AOT存在下晶体的吸附量变化并绘制吸附曲线。随着AOT浓度的增加,COD的吸附量逐渐上升,最后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各吸附曲线均呈S型。不同形貌COD对AOT的最大吸附量大小顺序为:棒状COD (41.0 mg·g-1)>圆钝形COD (37.5 mg·g-1)>花状COD (35.0 mg·g-1)>十字形COD (27.2 mg·g-1)>双锥形COD (20.9 mg·g-1)。COD晶体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提供的活性位点也越多,越有利于表面活性剂AOT在晶体表面的吸附;富含Ca2+的(100)晶面更利于阴离子的AOT的优先吸附;此外COD晶体的内能越大,越会抑制AOT在COD表面的吸附,导致吸附量降低。吸附了AOT的COD晶体稳定性显著增加,COD向COM转变的速度明显降低。基于AOT在不同形貌的COD晶体表面的吸附特点,提出了COD晶体吸附AOT的分子模型。COD晶体对AOT的吸附与晶体形貌密切相关。容易吸附AOT的COD晶体形貌更容易粘附在带负电荷受损伤的细胞表面,加大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应对转型升级挑战的关键举措,选好预制构件供应商则可为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保障.利用Citespace词频分析、BWM赋权法、基于区间灰数(IGN)和核与灰度分解的GRAP-TOPSIS法构建出包含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预制构件供应商优选模型,该模型兼顾了普适性和个案适配性并弥补了预制构件供应商优选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s)是一种层板金属元素和层间离子可调的无机层状材料,利用其独特的插层组装特性,基于静电、氢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力,功能性荧光客体分子可与LDHs纳米片复合构筑多功能荧光薄膜材料.LDHs薄膜基荧光材料用于荧光传感器,在有机挥发性气体(VOCs)、温度、压力、重要生物分子等的检测中显示了良好性能.本文总结了LDHs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近年来其在纳米荧光传感领域的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5-溴-4-氯-3-吲哚磷酸盐(BCIP)/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显色体系,构建了阵列纸芯片比色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的方法.首先,借助烘干处理方式在光刻法制备的阵列纸芯片微孔中固定显色试剂,然后加入ALP进行显色反应,最后,采用凝胶成像仪和普通照相机成像,读取显色强度(灰度值)进行比色检测.详细考察了显色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了人血清白蛋白对ALP检测的增色效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ALP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5~20 U/L,检出限(3 σ)为0.78 U/L(n=18),比文献报道中纸芯片上检测ALP方法的检出限低约两个数量级.本方法成功用于实际血清样品检测,测定结果与临床值一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双色阵列纸芯片,通过颜色的变化实现了ALP的可视化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以猛杀威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 AM)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 EGMRA)为交联剂、自制的3D石墨烯(3D-rGO)为增敏材料,在玻碳电极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检测猛杀威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运用扫描电镜(SEM)对自制3D石墨烯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交流阻抗法(EIS)对猛杀威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猛杀威的浓度在8.0×10-8~8.0×10-6 mol/L范围内与响应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54,检出限为7.3×10-8 mol/L (S/N=3),猛杀威分子印迹敏感膜的印迹因子β=3.88,且相对于3种结构类似物的选择因子α垌1,说明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将此传感器应用于生菜样品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6.7%~98.7%之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热法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TSA-74,并用它同时去除水中的As(Ⅴ)和As(Ⅲ)。 批次实验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情况下(~1 mg/L),UTSA-74对As(Ⅴ)的去除率高达95%。 对As(Ⅲ)的去除率达85%。 经拟合,本实验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本文还探究了共存离子(如Cl-、NO3-、PO43-)干扰影响,结果表明PO43-的存在会抑制吸附的进行,可能是由于竞争吸附位点所致。 此外,本文对吸附后的材料进行洗脱(0.1 mol/L NaOH),将洗脱后的UTSA-74材料再次进行吸附探究,反复3次,其去除率仍可达70%左右。 为探究其中机理,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对吸附前后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可能形成了Zn—O—As,以此促进吸附反应的进行。 综上所述,UTSA-74可以作为一种处理砷的新型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慧  李志  郑冠儒  曾周末 《声学学报》2019,44(1):116-124
建立了空气耦合电容式微超声换能器(CMUT)的理论方法,分析CMUT各个结构参数对其性能参数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结果结合无损检测应用背景设计了一个由16个阵元构成的CMUT阵列,并采用SOI晶圆键合工艺制作。该阵列每个阵元包含16个圆形CMUT敏感单元,敏感单元的半径400μm,中心频率230 kHz。建立CMUT发射和接收瞬态仿真模型分别得到CMUT发射声压和接收灵敏度与激励电压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测试验证该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验对CMUT与商用压电空耦超声换能器的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MUT的发射声压和接收灵敏度与商用换能器达到相同数量级,并且能够成功激发和接收铝合金板中A_0模态Lamb波。   相似文献   
8.
A new tetragonal phase of Lu11Sn10 is obtained from high temperature reaction of the pure elements in a welded tantalum tube.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Lu11Sn10 crystallizes in the tetragonal space group I4/mmm (No.139) with a=11.2953(18), c=16.424(4), V=2095.5(7)3 , Z=4, Mr=3111.57, Dc=9.863 g/cm3 , μ=62.897 mm-1, F(000)=5124, and the final R=0.0348 and wR=0.0894 for 706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2σ(I). The structure of Lu11Sn10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Ho11Ge10 structural type. It is isostructural with Dy11Sn10 , featuring a three-dimensional (3D) framework composed of [Sn4] squares and [Sn2] dimers interlinked via Sn-Sn bonds with two types of one-dimensional (1D) tunnels along the c-axis, which are occupied by isolated Sn atoms, [Sn2] dimers and all the Lu atoms. Band structure calculation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 indicates that Lu11Sn10 is metallic.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个含2-巯基吡啶-1-氧(mpo)的Au(Ⅰ)配合物:(ph3P)Au(mpo)(1)和[Au(mpo)2][Na(H2O)4].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与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而配合物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配合物1的结构为零维的(ph3P)Au(mpo),而配合物2的结构是Au(mpo)2单元与一维Na(H2O)4带以及游离水分子通过氢键连结而成的三维结构。荧光测试表明,化合物2在300 nm紫外光激发下可以发射较强的蓝光(423.5 nm)。  相似文献   
10.
聚偏氟乙烯(PVDF基)含氟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将功能化链段引入PVDF基含氟聚合物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并拓展其应用领域。相较于物理共混法和直接共聚改性法,通过接枝改性法将功能化单体引入含氟聚合物的侧链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可便捷、高效地得到组成精确,结构可控的接枝共聚物。本文综述了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包括ATRP、SET-LRP、有机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O-ATRP)、光诱导Cu(Ⅱ)介导RDRP)和高能射线辐射(γ射线,紫外,电子束)等对PVDF基含氟聚合物功能化接枝改性的方法,并对其发展趋势以及改性聚合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