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完全免费 | 373篇 |
专业分类
物理学 | 72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和磁性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介绍了纳米磁性材料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的有关理论。采用不同模型讨论了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对纳米单相软磁材料、永磁材料及双相复合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简述了用δM(H)曲线和不可逆磁导率的变化研究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及反磁化过程的方法。讨论了合金分配比、添加元素、制备及热处理工艺对磁体硬磁性能的影响。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研究了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反磁化过程和矫顽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草药丹参不同部位金属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HNO3-HClO4(4:1)混酸消化丹参的根、茎和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消化液中的五种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K,Cu,Zn,Fe,Mg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7~0.999 7,加标回收率为99.7%~104.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结果显示:K,Cu,Zn,Fe,Mg在丹参根、茎和叶的含量均有以下次序:K>Mg>Fe>Zn>Cu.丹参叶的K,Cu,Fe,Mg的含量大于根和茎.根、茎、叶中的锌铜比值均较小.该测定结果为研究金属元素K,Cu,Zn,Fe,Mg在丹参中的分布以及金属元素的含量与丹参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4.
5.
氯酚红-蛋白体系的共振光散射法定量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酸性染料氯酚红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在pH为4.0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介质中,氯酚红与蛋白质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复合物。使最大波长约为340nm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得到加强。基于这一现象可以测定低至0.020mg·L~(-1)的血清白蛋白,工作曲线在0~0.75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此方法的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用于人血清试样中总蛋白的测定,与常用的双缩脲法基本一致,且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电磁场理论设计了S波段TM610高次模圆柱谐振腔。运用HFSS,ISFELD3D, CST-MS及MAFIA软件计算了该谐振腔中TM610及其附近模式的电磁场分布、谐振频率及模式间隔。计算表明:TM610模式的电磁场集中在漂移管头周围的区域,谐振腔中心处无电磁场分布。根据TM610模式的特点,采取了在腔中心放置铁氧体微波吸收材料的方法来抑制杂模。HFSS模拟表明:腔内吸收材料可消除TM510模式外大部分杂模的影响。采用了在主谐振腔外加耦合吸收腔的方法来抑制TM510模式,该吸收腔基模TM010的谐振频率等于TM510的谐振频率。模拟表明:TM510模式的大部分能量可以被吸收腔内的铁氧体材料衰减掉,Q值从15 604下降到571。 相似文献
7.
8.
9.
10.
FT-NIR光谱法测定紫花苜蓿青干草的6项品质指标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紫花苜蓿青干草营养价值非常高,能够为家畜提供大量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也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草产品类型之一.文章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FT-NIR)光谱技术,使用偏最小二乘法首次建立了国内紫花苜蓿青干草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以及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等6项品质指标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交互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该试验所建立的紫花苜蓿青干草6项主要品质指标的近红外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val为0.953 88~0.990 19,交互验证均方根RMSECV分别为0.345%~1.980%,外部验证的相关系数为0.963~0.990.该方法快速、准确,无需化学试剂,对我国紫花苜蓿草产品的质量检测,以及科研中紫花苜蓿草产品品质分析、种质资源评价、育种世代的鉴定和筛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