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33篇
物理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能量密度、大容量、高工作电压、低成本、环境友好的二次电池是未来储能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高比能的镁离子电池(MIBs)是以镁或镁合金为负极的二次电池,是一种重要的有望用于电动汽车的新型绿色储能电池。镁离子电池发展缓慢的主要问题是镁离子在正极材料中扩散速度慢。因此,本文综述了五类晶体结构的镁-过渡金属复合物类型(包括一维隧道结构、二维层状结构、三维尖晶石结构、三维NASICON结构、三维橄榄石结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等,还阐述了镁离子在固体中扩散行为及提高扩散速度的措施,最后展望了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镁-过渡金属复合物的重要研究方向。寻找高电压(大于3 V)、高比能量、高可逆性的正极材料和与其匹配的电解液是实现镁离子电池第三次突破的关键。我们希望本文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促进镁离子电池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维扩散排序(DOSY)核磁共振法研究了萘普生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考察了不同包合因素对主客体自扩散系数及平衡常数的影响,并对萘普生与β-环糊精包合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以揭示萘普生与β-环糊精的包合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水含量、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对客体萘普生的自扩散系数影响较大,但对主体环糊精自扩散...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CE-CCD)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检测技术。本文介绍了非接触式电导检测(CCD)的发展概况,着重阐述了CCD的原理、组成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子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方法,计算了正极材料LiMn2O4的电子结构,发现LiMn2O4的价带主要是由Mn(8)和Mn(9)的3d轨道和O(7)、O(6)、O(4)的2p轨道构成,导带主要是由Mn(8)和Mn(9)的3d轨道和O(7)的2p轨道构成.通过计算Li5Mn2C0O8的电子结构,发现在LiMn2O4中用钴离子取代16d位锰离子将使电极材料的费米能减小,放电电压降低;锂离子的净电荷增大,锂离子与氧离子的相互作用增强,可逆容量降低;同时由于价带宽度变窄,Co-O键间的相互作用比Mn-O键间的相互作用强,所以,结构稳定性增加,电极循环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南桐煤镜质组非晶结构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经典煤核结构模型评述后,提出了多元非晶煤结构概念。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南桐煤镜质组的原子径各分布,论证了煤大分子中同时存在芳香结构单元和脂环结构单元,它们对X射线射射强度均有贡献,非晶煤结构的有序性不在于1nm。  相似文献   
6.
乙二胺铜-铁氰复合修饰电极薄膜的电沉积和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质陈昌国,李海梅,黄宗卿(重庆大学化工学院重庆630044)关键词:铜、乙二胺,铁氰,修饰电极,光谱普鲁士兰(PB)修饰电极因其独特的电致变色现象而倍受关注。在1978年以来的十余年间里已相继...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FePO4,净电荷和共价键级的计算结果都表明磷氧原子间作用力最强,锂氧原子间作用力最弱,有利于Li离子在晶格中的自由移动.以Li/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平均电压为3.2 V,和实验值3.4 V基本一致.态密度分析表明FePO4和LiFePO4都是典型的半导体,O原子轨道主要贡献总态密度靠费米能级价带一侧,Fe原子轨道主要贡献总态密度靠费米能级导带一侧.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中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量子化学DV-Xα方法对储锂的单锂嵌套模型,LiC6模型,LiC2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电荷密度差值图发现锂离子在碳材料中有“吸”电子效应,其所得电子一般来自它所正对的苯环碳平面.计算表明,石墨插层化合物LiC6能够稳定存在,而LiC2则较难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9.
陈昌国  李红  范玉静 《色谱》2011,29(2):137-140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分离测定硫酸沙丁胺醇的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分离介质、背景电解质及其浓度和pH、分离电压、进样时间、激发电压、激发频率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以15 mmol/L乳酸水溶液(pH 2.7)为电泳介质,10 kV下电动进样3 s,分离电压为10 kV,激发电压为60 V,激发频率为120 kHz)下,硫酸沙丁胺醇的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1.92 mg/L,在9.60~48.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将该方法用于硫酸沙丁胺醇片和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中的硫酸沙丁胺醇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0%~113%,检测结果与药厂的标示值相符合,为硫酸沙丁胺醇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高灵敏的方法。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法;硫酸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片;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  相似文献   
10.
文中叙述了普鲁士蓝(PB)结构特征和电化学特性,PB在过氧化氢传感器中的应用。综述了PB葡萄糖传感器及其他基于PB的生物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