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8篇
物理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将储量丰富的生物质及其衍生物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绿色途径,可以极大地减少人们对传统化石资源的依赖.作为木质纤维素热解的直接产物和生物油升级的模型化合物,香草醛可以通过加氢脱氧(HDO)过程选择性地转化为2-甲氧基-4-甲基苯酚(MMP).MMP是一种有价值的化学品,常用于香料和药物等重要中间体的合成.在过去十年里,大量的金属催化剂被用来催化香草醛HDO转化为MMP.其中,贵金属(Pt,Pd,Ru和Au)虽然活性高,但是其储量低、价格昂贵,不利于工业化应用;而非贵金属(Fe,Co,Ni和Cu)的催化活性普遍较低,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来提高转化效率和选择性.此外,这类HDO反应大都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用于水相HDO反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般来说,合金纳米颗粒(NPs)具有强烈的协同效应,能产生良好的配位结构和电子环境,从而显著提升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基于此,本文首次采用了一种简单可控的合成方法来制备三聚氰胺海绵负载的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s)限域的Ni-Co合金NPs(NiCo@N-CNTs/CMF)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HDO性能,在2 MPa H2,120oC反应6 h条件下,能在水相中将生物质衍生的香草醛高效转化为MMP,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达到100%.相比于单金属的Ni@N-CNTs/CMF和Co@N-CNTs/CMF催化剂,香草醛转化率和MMP选择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对香草醛衍生物和其他芳香醛类化合物同样表现出优异的HDO性能,拥有100%的转化率以及较高的MMP选择性(91.5%~100%).XPS结果表明,Ni-Co形成合金后发生了电子结构的偏移,即Co原子可以从邻近的Ni原子处得到电子,提高Co电子云密度,从而促进对香草醛中C=O键的吸附.DFT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单金属的Ni和Co,Ni-Co合金化后能显著提高对C=O键的选择性吸附和活化.同时,H2解离后形成的活性H*物种在Ni-Co合金NPs表面更容易脱附并参与催化反应.因此,Ni-Co@N-CNTs/CMF催化剂优异的HDO性能主要是由于Ni-Co合金NPs的协同作用大大促进了其对C=O键的选择性吸附和活化,以及活化氢物种的脱附.本文为设计和制备高效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应用于水相的HDO反应提供了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经催化转化合成燃料及化学品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生物质的催化转化主要聚焦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解聚及其下游产物合成.其中,乙酰丙酸(LA)作为纤维素解聚的主要产物之一,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平台化合物和重要的生物质转化中间体.LA通过催化转化可以合成各类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例如,通过催化加氢LA可选择性合成γ-戊内酯(GVL).所合成的GVL用途广泛,可作为绿色溶剂、食品、燃料添加剂、(塑料、高分子、烃类或者其它高附加值化学品)前驱体等.目前,LA-to-GVL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非均相催化体系,包括负载型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体.其中,贵金属催化剂主要有Ru,Au,Pd,Rh,Ir和Pt,虽然催化效率高,条件温和,但是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化.此外对于广泛使用的Ru/C催化剂,存在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不强.活性组分易流失、导致催化剂稳定性差等问题;而非贵金属则普遍存在催化活性不佳及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因此,开发高效、稳定、反应条件温和且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显著的研究意义,这也是当前的研究趋势.在特定温度下,金属离子与碳基底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一步碳热还原法合成了活性炭负载的Ni_3Fe双金属催化剂(Ni_3Fe NPs@C).该催化剂在LA-to-GVL转化体系中展现了直接加氢(DH)和转移加氢(TH)双功能催化特性.首先,考察了其在DH体系中的反应特性:在130℃和2 MPa氢压反应条件下经2 h反应,LA转化率达到93.8%,GVL选择性为95.5%,GVL产率是相应的单金属Ni/C和Fe/C催化剂的6倍和40倍.此外,在TH催化反应体系中,在180℃,0.5 h和无外加氢源的反应条件下,以异丙醇为反应溶剂和供氢体,LA几乎完全转化为GVL,其反应效率同样相较于单金属Ni/C和Fe/C催化剂大幅度提高.所合成的Ni_3Fe NPs@C双金属催化剂DH和TH催化性能优于绝大多数报道的LA加氢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而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经过四次循环,其结构和化学状态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化的Ru/C催化剂.此外,通过系统分析其催化性能以及材料结构,明确了该催化剂在LA的DH和TH反应体系中的活性位点,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路径.该研究为其它类型的DH和TH反应体系以及生物质高效转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催化剂设计思路.并且这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简单、绿色,易于工业化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纳米级NiTiO3粉体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H2TiO3,H2O2及NiCl2为主要原料,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NiTiO3。确定了反应物H2TiO3,H2O2,NH3的最佳摩尔比为1:8:2,用不同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样品处理得到相应粒径的纳米级粉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瓶中造船”的方法成功合成了银/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的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反应器,通过透射电镜证实这种结构的银/空心介孔SO2结构在SO2介孔空腔内含有一个银纳米颗粒,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43 nm,介空SO2空心球的平均壁厚约为14 nm. 通过ICP表征证实这种反向合成的方法得到银的质量比高达10.29%. 这种结构相比于裸露的银纳米颗粒在硼氢化钠做还原剂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到4-氨基苯酚的时候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A variety of spherical and structured activated charcoal supported Pt/Fe3O4 composit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100 nm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 self-assembly method using the difference of reduction potential between Pt (IV) and Fe (Ⅱ) precursors as driving force. The formed Fe3O4 nanoparticles (NPs)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aggregation of Pt nanocrystallites and promote the dispersion of Pt NPs on the surface of catalyst, which will be favorable for the exposure of Pt active sites for high-efficient adsorption and contact of substrate and hydrogen donor. The electron-enrichment state of Pt NPs donated by Fe3O4 nanocrystallites is corroborated by XPS measurement,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promoting and activating the terminal C=O bond of adsorbed substrate via a vertical configur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ated charcoal supported Pt/Fe3O4 catalyst exhibits 94.8% selectivity towards cinnamyl alcohol by th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with Pt loading of 2.46%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120℃ for 6 h, and 2-propanol as a hydrogen donor. Additionally,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 high-efficient and recyclable catalyst can be rapidly separated from the mixture due to its natural magnetism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6.
用一种简易共沉淀法制备了非晶含硫磷酸钙(SCP)材料,实现硫原子原位引入磷酸钙纳米颗粒中,并研究了其对Pb(II)的吸附特性和机理。与羟基磷灰石相比,SCP对Pb(II)的去除性能显著增强,在10 min内能快速将20 ppm的Pb(II)溶液降低至饮用水标准下。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计算可知,SCP对Pb(II)的最大饱和吸附量高达1720.57 mg/g,这个数值远远超过以往所报道的绝大部分吸附剂材料。在竞争离子Ni(II),Co(II),Zn(II)和Cd(II)共存的条件下,SCP还表现出对Pb(II)的选择性去除。研究表明,SCP对Pb(II)超高的去除效率和优异的亲和力归因于其可通过溶解沉淀和离子交换反应在其表面形成棒状的羟基磷酸铅晶体,以及形成沉淀物硫化铅。SCP以其对Pb(II)快速、高效和优异选择性成为在实际铅污染治理中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海带为碳源,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新型分级多孔碳材料的简便方法. 制备的氢氧化钾活化的海带质多孔碳对四环素表现出较强的吸附作用,饱和吸附量高达853.3 mg/g,显著高于其他四环素吸附剂. 海带质多孔碳表现出的对四环素的高吸附量归因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2614 m2/g)和分级的多孔结构,以及海带质多孔碳与四环素之间存在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 此外,制备的海带质多孔碳吸附动力学快,30 min可去除99%的四环素. 同时,吸附后的海带质多孔碳可以再生重复利用,进行4次循环吸附后吸附容量没有明显降解. 更重要的是,pH和离子强度几乎不影响海带质多孔碳的吸附性能,说明四环素的吸附过程不是静电作用主导的. 以海带质多孔碳组装的固定床吸附柱(内含0.1 g吸附剂)在满足出水条件下,可以连续处理5.0 mg/g四环素的污染水2780 mL,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总而言之,本文制备的海带质多孔碳对四环素吸附量容量大、吸附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重复使用性好,使其在实际处理四环素污染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纳米级Ag粉的制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汪国忠  张伟 《合成化学》1998,6(3):226-228
报道了氧化还原法制备纳米Ag粉,通过对样品的评估,得出此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级Ag粉颗粒分散性好,颗粒分布均匀,范围窄,最小粒径为5nm。  相似文献   
9.
纳米氧化镍微粉的制备及光吸收谱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Uniform nanosized NiO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using NiCl2?6H2O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annealing temperatures and grain size of NiO crystallite was investigated. Optical reflectivity spectra of Nanometer-sized NiO powders at room temperatur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ven optical absorption bands (P1、 P2、P3、P4、P5、P6 and P7) with the peak energies of 3.30, 2.99, 2.78, 2.25,1.92, 1.72 and 1.07eV, respectively, are located on a continuous refiectivity background. P1、 P2、P3 and P4 exhibit "blue shift", but P5、P6 and P7 present "red shift"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single crystal NiO. The continuous reflectivity background increas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from 500℃ to 600℃ to 700℃. The origins of P1 to P7 and the reasons of "blue shift", "red shift"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reflectivity background with increasing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0.
纳米级Mgo粉体的合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汪国忠  程素芳 《合成化学》1996,4(4):300-302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薄片形氧化镁超微粉末,讨论了原始原料,浓度和温度对产物粒径的影响,通过XRD及TEM等实验手段对超微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