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2篇
物理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 have studie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6,6]-phenyl-C61-butyric-acid-methyl-ester (PCBM)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PES) measurements and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The PES spectrum of the entire occupied valence band is reported, which exhibits abundant spectral features from the Fermi level to ~24 eV binding energy. All the spectral features are broadened as compared with the cases of C60. The reasons for the broadening are analysed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the calculated energy levels and density of state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60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1 derived states, which ca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bonding at the interfaces of PCBM/polymer blenders or PCBM/electrodes. Besides the well-known energy level splitting of the C60 backbone caused by the lowered symmetry, C 2p states from the side chain mix or hybridize with the molecular orbitals of parent C60.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 2p states can substantially modify the PES spectrum.  相似文献   
2.
利用XPS和RPES技术研究了CeO2-x(111)薄膜表面上的氧空位对Ag纳米颗粒的生长和电子结构的影响. XPS结果表明,室温下,Ag纳米颗粒在部分还原的CeO2-x(111)薄膜上呈三维岛状生长, 并且岛密度比完全氧化的CeO2(111)薄膜表面上的大, 说明氧空位可以作为Ag纳米粒子生长的中心. Ag3d5/2芯能级的结合能随着Ag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 主要来源于终态效应的贡献. Ag和CeO2-x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Mn掺杂K-Co-Mo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N2吸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吸收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Mn掺杂催化剂比未掺杂催化剂表现更高的合成低碳醇的催化活性,尤其是C2+醇的选择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醇产物分布偏离了ASF分布规律,甲醇的含量显著减少,乙醇成为主要醇产物.表征结果表明Mn助剂的加入增强了Co和Mo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醇生成活性中心Co-Mo-O物种的生成.显著减少了催化剂强酸性位的数量,促进了弱酸性位的产生,有利于醇产物的生成.助剂的加入有利于催化剂对CO的线性和桥式吸附,促进了醇产物的生成和碳链的增长,提高了催化剂对C2+醇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同步辐射紫外光电子能谱(SRUP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研究了苝四甲酸二酐(PTCDA)与Au(111)的界面电子结构、PTCDA分子取向及有机薄膜的表面形貌.SRUPS价带谱显示,伴随PTCDA分子的微量沉积(0·5ML),位于费米能级附近Au的表面电子态迅速消失,但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界面杂化态,这说明PTCDA分子和Au(111)界面间存在弱电子传输过程,但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角分辨NEXAFS以及SRUPS结果证明PTCDA分子是平铺在衬底表面.根据Au4f7/2和C1s峰积分强度随薄膜厚度的变化以及AFM图像可知,PTCDA分子在Au(111)表面是一种典型的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即先层状生长,再岛状生长,并且在层状生长到岛状生长的转变过程中,存在有机分子的去润湿过程.  相似文献   
5.
 用HREELS, AES, LEED和TDS考察了氮在含氧Mo(100)上的吸附和热脱附. 120 K下氮在含氧Mo(100)上吸附时存在着N—N伸缩振动频率2150和1600 cm-1, 分别对应于线式(γ态)和侧位(α态)两种分子吸附态. 升温引起γ态氮的脱附和α态氮的解离. 其中γ态氮的脱附峰温位于155 K, 遵循一级脱附动力学; 由α态解离生成的N原子占据Mo(100)的四重空位(即β态), 并在高于1?150 K的温度重新化合形成氮而脱附. 120 K时,氮的吸附是无序的; 吸附了氮的表面经1100 K退火后生成了有序的c(2×2)-N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6.
郭建昌  朱俊发 《分子催化》1999,13(4):259-264
利用高分辨子能量人谱和热脱附谱,研究了在Mo(100)-c(2*2)N表面上的吸附态及其随温度的变化,120K时,在Mo(100)-c(2*2)N表面低暴露的^15NO发生解度和分子吸附,解离生成的^15N在1230K与另一^15N原子或氮化钼中的^14N原子并合,脱附,在升温时大部分分子吸附的^15NO发生解离和反应,解离生成的^15N原子与另一^15N原子生成^15N2而脱附,与表面残存^15  相似文献   
7.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Rh(100)上Sm膜和Sm/Rh表面合金以及CO在这两类模型表面的吸附与反应。室温下Sm在Rh(100)上的生长遵从SK模式,Sm膜经900K高温退火后可序表面合金。在室温制备的Sm/Rh(100)表面上,室温下CO在Sm上的吸附改变了表面结构,生成SmOx和表面碳。随着Sm覆盖度的增加,低温脱附峰(α-CO)面积迅速下降。且峰温向高温方向侠移;表明Sm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同时起作用。在Sm/Rh合金表面上,CO在约590K出现新的脱附峰,可归属为受Sm电正性修饰的Rh原子上的CO脱附峰。  相似文献   
8.
多相催化中ZnO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甲醇合成、水汽变换和合成气转化等诸多领域.近期发展的ZnCrOx-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OX-ZEO)打破了传统合成气转化的ASF分布,能够高选择性地实现CO加氢转化为低碳烯烃.其中CO在ZnCrOx表面活化被认为是OX-ZEO催化的关键基元过程,但是ZnCrOx表面的活性位组成和结构目前仍然缺乏原子尺度上的理解,阻碍了人们对反应机理的研究.因此,本文构建了Cr掺杂ZnO(1010)单晶的模型催化剂,结合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LT-ST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不同条件下Cr在ZnO(1010)表面生长的形貌结构,并重点考察了Cr掺杂对表面电子结构和CO吸附的影响.ZnO(101–0)是Zn-O混合终止的非极性面,也是ZnO最稳定的晶面.实验发现室温下沉积Cr在ZnO(1010)表面时,出现多种生长结构.STM显示低覆盖度(<0.1 ML)的沉积Cr在ZnO(1010)台阶面上出现单分散的亮点和暗点,分别为位于表面O原子链上的Cr原子和嵌入ZnO晶格替代Zn2+的Cr.XPS显示这些Cr原子与ZnO之间存在电荷转移,呈现出+3价.由于Cr在[0001]方向扩散能垒高于沿着[1210]方向扩散的能垒,能够观察到少量沿着[0001]台阶方向生长的长方形岛,归属为Cr岛.表面单分散Cr原子和Cr岛的密度都会随着Cr沉积量的增加而增多.当在200 K沉积Cr来抑制Cr的表面扩散行为,我们发现Cr主要在ZnO面上形成Cr团簇,均匀分散在表面;而在400 K沉积时,Cr则直接扩散进入ZnO晶格.STM和XPS结果都表明,600 K以上的高温处理能够促进Cr进入ZnO晶格,同时伴随Cr岛的分解,这说明表面负载的Cr原子在高温不能稳定存在;而Cr岛的再分散进入到近表层甚至体相,也表明了Cr和ZnO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这种强相互作用有利于Cr在ZnO表层进行原子级分散,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结构;与此同时,实验发现Cr扩散到近表层会导致表面能带向上弯曲,从而导致XPS芯能级向低结合能位移.在超高真空条件下,CO与Cr掺杂的ZnO表面作用较弱,室温下只观察到碳酸盐的形成.因此,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Cr在ZnO(1010)表面的生长结构,热稳定性以及相应的电子结构变化,发现Cr和ZnO存在强相互作用,在600 K以上Cr以Cr3+形式分散到ZnO晶格中.本文通过构建Cr/ZnO(1010)模型催化剂,并研究其原子结构与电子结构的演变,为进一步的分子尺度合成气转化机理研究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在表面构建不同的功能化纳米结构是目前表面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实现对合成纳米结构的精确控制,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前驱体分子、金属衬底和反应动力学条件等.特别是,得益于衬底表面的二维环境,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二维限域效应来调控表面化学反应,从而得到高质量和高产率的目标纳米结构.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期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几种不同的限域效应在表面合成化学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利用前驱体分子与衬底晶格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控制不同对称性产物的生成;(2)利用前驱体分子自身的位阻效应调控表面反应;(3)通过制备表面模板控制合成产物的尺寸和形状;(4)利用表面自组装策略调控多路径的化学反应.此外,本文还对寻求更加精准的限域手段来调控表面反应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同步辐射高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金团簇在部分还原TiO2-(1×1)表面的生长和稳定性.价带谱实验结果观察到非常少量金团簇的沉积导致了Ti^3+的3d峰完全消失,表明金团簇成核在TiO2-(1×1)表面的氧缺陷位.Au4f芯电子光电子能谱实验结果证明了TiO2-(1×1)表面氧缺陷位向金团簇转移电荷.还对比研究了化学剂量比和部分还原的TiO2-(1×1)表面上金团簇的热稳定性.当金团簇尺寸相近时部分还原的TiO2-(1×1)表面上金团簇要比化学剂量比的TiO2-(1×1)面上金团簇稳定;在相同的表面上尺寸大的金团簇要比尺寸小的金团簇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