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2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1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B3LYP/6-311+G(d,p)和QCISD(T)/6-311++G(d,p) 水平上,对气相中铝与水的反应进行了计算. 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铝水反应经过了三条可能的反应通道并且涉及了四个异构体、七个过渡态和两种产物. 其中两条反应通道所涉及的中间物和产物已被实验测得. 同时,在298 K和2000 K计算了铝水反应的焓变和吉布斯自由能,一些计算结果与以前的计算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使用HF-SCF、Becke3-LYP和MP2理论方法和Dunnning基组aug-cc-PVTZ对卤代乙腈负离子CH2XCN-(X=F,Cl)进行一系列计算. 计算说明电子垂直贴附到中性分子是吸热反应. 构型优化的负离子CH2FCN-主要是价层束缚类型,CH2FCN-→CH2CN+F-是非绝热解离过程. 在描述负离子的电子结构以及解离贴附动力学时,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得出Becke3-LYP方法是合理的,然而在CH2ClCN-→CH2CN+Cl-的解离势能曲线的计算中,MP2和Becke3-LYP方法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约化密度矩阵理论研究了溶液中叶绿素a分子的内转换过程. 内转换时间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荧光亏蚀光谱得到. 计算得到的叶绿素a分子在乙酸乙酯、四氢呋喃和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的内转换时间分别是141、147和241 fs. 理论分析表明:荧光亏蚀光谱曲线的振荡行为主要是由分子布居在耦合势能面间的振荡引起的. 分析了两个电子态之间非绝热耦合对内转换时间及荧光亏蚀光谱的影响,还讨论了叶绿素a分子与溶液耦合作用对内转换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带有耗散测量功能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了聚苯乙烯磺酸钠(PSSS)和聚乙烯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PVTC)的层叠层组装. QCM-D中频率和耗散两个参数的变化表明加入NaCl导致PSSS/PVTC多层膜的厚度增加. 在NaCl浓度较低时,组装由表面电荷反转水平决定;而在NaCl浓度较高时,则由相邻层间聚电解质链的渗透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5.
以异丙醇铝和六水硝酸亚铈为铈源和铝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前驱体,并将前驱体在800℃下空气中焙烧2 h得到附载CeO2的高纯纳米γ-Al2O3.样品经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BET)、化学成分和杂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为由γ-Al2O3和CeO2组成的混合物相,两者均属立方晶系,其中γ-Al2O3空间群为O7H-FD3M,CeO2空间群为Fm3m;晶粒平均粒径为15.7 nm,颗粒平均粒径约60~80 nm,粒子呈类球形,比表面积为159.01 m2·g-1;粒子纯度不低于99.97%,CeO2含量为24.22%.红外光谱(IR)测试结果显示,有Al-O-Ce键生成,表明CeO2与Al2O3并非简单混合.进一步通过对其悬浮液体系Zeta电位和吸光度的测定,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分散剂种类和用量以及氧化剂对其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超声波分散法,选择硝酸、氢氧化钾溶液作为pH调节剂,异丙醇胺作为分散剂,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成功制备了长期存放不沉降的附载CeO2的纳米γ-Al2O3CMP浆料,确定了配制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BaO-TiO_2-B_2O_3-SiO_2玻璃体系中Ti的配位数进行了研究,测得了TiKα谱线的线形方差,将其结果与具有不同配位数的标样相比较,得到了玻璃中Ti的配位数。实验结果表明:在BaO-TiO_2-B_2O_3-SiO_2玻璃体系中,Ti的配位数主要为四,这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Raman光谱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aCe0.8Pr0.2O3-α陶瓷,用X射线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交流阻抗谱、气体浓差电池和氢泵方法测定了材料在500-900 ffiC、不同气氛中的电导率以及离子迁移数,研究了材料的导电特性. 结果表明,该陶瓷材料为单一钙钛矿型斜方晶结构. 在500-900ffiC下,在干燥和潮湿的氧气、空气和氮气气氛中,材料以电子空穴导电为主,其总电导率随氧分压的增加而稍有增加;在潮湿的氢气气氛中,材料以离子导电为主,其总电导率比不含氢气气氛(O2,air,N2)中的电导率高一到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以醋酸钡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BaTiO3粉体;运用差示/热重、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对前驱体凝胶和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根据XRD结果,研究了纳米BaTiO3的晶格常数、晶格畸变度和晶粒尺寸随焙烧温度及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与时间对纳米BaTiO3晶格常数的影响不明显;随焙烧温度或时间的延长,纳米BaTiO3的晶格畸变度减小,晶粒尺寸增大,但晶格畸变度和晶粒尺寸更敏感于焙烧温度. 基于扩散控制机理的传统模型探讨了焙烧过程纳米BaTiO3晶粒生长动力学,得出其晶粒生长指数为7,晶粒生长活化能为75.49 kJ/mol. 将基于扩散与反应共同控制机理的新型等温模型应用于本研究中,结果表明,新型等温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纳米BaTiO3焙烧过程中的晶粒生长行为,说明纳米BaTiO3晶粒生长过程同时受溶质扩散和表面反应控制,其藕合晶粒生长活化能为27.23 kJ/mol.  相似文献   
9.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长链DNA分子的一部分链段进入构象熵较小的受限区域,其余部分仍滞留在高熵区. 电场撤除后,位于受限区域的DNA链段将自发回弹到高熵区域. 采用键涨落算法对这一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链段的回弹速度逐渐增大,这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模拟结果揭显示,增加受限区域的障碍物的尺寸或缩小间距都会导致DNA链段回弹速度的增加.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链单元在受限区域内的有效熵正比于其在受限区所能到达部分占总受限区域面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化学沉积Ag的方法对多孔硅表面进行钝化改善其发光性能,探讨了沉积电流密度大小与沉积Ag的形式以及多孔硅表面亲水性处理对沉积Ag均匀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改变沉积电流密度大小后出现了两个临界电流密度,即不发生Ag沉积和在PS表层形成Ag电镀,深入PS孔道内沉积Ag的电流密度范围为50~400 A/cm2;多孔硅表面亲水性处理对沉积Ag均匀性有积极作用,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未经表面亲水性处理的疏水多孔硅表面沉积Ag不均匀,而经过SC-1溶液处理后的亲水多孔硅表面上沉积Ag分布较均匀. 进一步研究了均匀沉积Ag钝化处理对PS的光致发光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证明采用Ag钝化处理能有效地抑制发光强度的衰减;而过量的Ag沉积会使PS发生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