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7篇
物理学   6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铽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铽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结构式。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不同于自由配体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铽与这六个配体的配合物都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并发现磺基水杨酸铽配合物在本实验系列中其荧光发射最强。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 Tb1-x Lnx A3 (L n=Gd、Y、La,A=对氨基苯甲酸 ,x=0— 0 .9)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质 ,结果表明 ,掺杂配合物的结构与未掺杂的对氨基苯甲酸铽相似。荧光光谱的结果显示 ,Gd3 对 Tb3 的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 ,探讨了荧光增敏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甘油(GL)和聚乙二醇(PEG)为分散介质, 研究了低体积分数(Φ<8%)的SiO2分散体系的稳态和动态的流变性能, 发现体系都具有可逆的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现象. 在剪切速率大于临界剪切速率(γ.>γ.c)时, 体系具有明显的剪切增稠现象, 而当γ.<γ.c, GL体系只有轻微的剪切变稀现象, PEG体系剪切变稀现象却很明显. 在动态试验中考察了模量以及损耗角正切tg δ随剪切应力(σ)的变化. 在所研究的应力范围内, 体系中耗能模量G"都大于储能模量G', tg δ大于1, 体系主要表现为粘性. 用“粒子簇”生成机理能较好地解释这种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现象, 即剪切变稀是由于连续的空间网络结构被破坏, PEG体系剪切变稀现象较GL体系明显应该与PEG高分子链的松弛以及体系中较少的氢键有关; 剪切增稠是由于粒子簇的生成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以N-甲基苯胺、氯乙酰氯、无水醋酸钠、甲醇等为原料,经乙酰化,酯化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2-羟基-N-甲基乙酰苯胺,三步总收率为88.0%.N-甲基苯胺、氯乙酰氯在三乙胺的催化下,按n(C6H5NHCH3):n[ClCH2C(O)Cl]:n[N(C2H5)3]=1:1.05:1,经乙酰化反应得到2-氯代-N-甲基乙酰苯胺(I),收率为93.8%;(I)与无水醋酸钠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的存在下,按n(I):n(NaOAc)=1:1.2,经酯化反应合成了2-乙酰氧基-N-甲基乙酰苯胺(Ⅱ),收率为97.3%;(Ⅱ)与甲醇按n(Ⅱ):n(CH3OH)=1:10,在氢氧化钾的催化下,进行了酯交换反应得到2-羟基-N-甲基乙酰苯胺(Ⅲ),收率为96.4%.并利用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各产物进行了表征,确认了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恒定频率下,研究了PCC(沉淀碳酸钙)/PEG200(聚乙二醇,平均分子量为200)分散体系的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的流变性能.随着动态剪切应力的升高,复数粘度开始不随应力而改变,而后出现明显的剪切变稀,当复数粘度达到最小值后出现强烈的剪切增稠.在固定频率5 rad/s下研究了模量以及滞后角的正切与应力幅度的关系,在低的应力下储能模量开始几乎与应力幅度无关,继而快速下降.滞后角的正切从0.6升高到92,表明体系发生了从弹性到粘性的转变,尤其在发生剪切增稠后滞后角的正切快速增大.从Lissajous图分别探索了在剪切变稀区和剪切增稠区的能量与最大应变的关系.应变周期内的消耗的能量与最大应变幅度指数关系得到了确认.在剪切变稀区指数为1.91,而在剪切增稠区由于形成了粒子簇激增至3.97.以上现象运用\粒子簇"理论得到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SiO2/聚乙二醇非牛顿流体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应力控制流变仪考察了SiO2/聚乙二醇分散体系稳态和动态的流变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该体系具有剪切变稀和可逆的剪切增稠现象. 稳态应力实验中, 当应力较小时, 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现象, 而在剪切应力(σ)大于临界剪切应力(σcs, σcs=9.99 Pa)后, 体系粘度急剧增大. 在动态实验中, 剪切应力小于临界剪切应力(σco, σco=15.85 Pa)时, 储能模量G′减小, 耗能模量G″与复合粘度η*基本不变, 但σ>15.85 Pa后, G′、G″及η*同步增大, 且在所研究的应力范围内, G″均大于G′. 同时还考察了测试频率、分散相含量以及分散介质平均分子量的差别对流变性的影响. σco随测试频率的增大而变大; SiO2质量分数越大, σco基本不变, 但增稠现象变得更明显; 与平均分子量小的PEG200体系相比, 平均分子量大的PEG400体系, σco并未发生改变, 但在增稠之前体系的粘度较低, 增稠之后体系粘度增大的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Tb1-xGdxA3(A=邻氨基苯甲酸,x=0-1.0)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质。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掺表配合物的结构与未掺杂的邻氨基苯甲酸铽相似。荧光光谱的结果显示,Gd^3 对Tb^3 的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并对荧光增敏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铕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配合物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铕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的二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式.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不同于自由配体的红外光谱,证明了稀土与有机物形成了配合物.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其中铕与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形成的配合物表现出铕的特征荧光.其中以苯甲酸铕的发射峰最强,最强发射峰位于λ=618nm处,显示铕的红光特征;而铕与磺基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水杨酸的配合物却主要表现出配体的宽带发射,其中邻氨基苯甲酸铕分别在λ=399,452,547nm处有三个弱的发射峰,磺基水杨酸铕也只在λ=407nm处有一宽发射峰,未显示出铕的红光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动态应变条件下, SiO2/PEG200(聚乙二醇, 平均分子量为200)分散体系出现了剪切增稠现象. 剪切流变实验表明, 在两种情况下都出现了剪切增稠: 一种是在不同的恒定频率下应变扫描, 在临界应力γc出现的剪切增稠; 另一种是恒定的应变(γ0=500%)条件下频率扫描, 在临界频率棕c抑10 rad·s-1出现的剪切增稠. 在不同的恒定频率应变扫描条件下, 实验研究了储能模量(G’)和耗能模量(G’’)与应变的关系, 同时初步探讨了应变与不同恒定频率的函数关系. 在线性粘弹性区域内, G’和G’’满足G’∝ω0.57和G’’∝ω0.7指数关系. 在恒定的应变条件下, 发现模量和复数粘度与扫描频率具有强烈的依赖关系, 这些现象可以定性地通过“粒子簇”理论来解释.“粒子簇”理论认为这种剪切增稠的发生是由于形成了亚稳定、流动所导致的“粒子簇”, 使得粘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
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双硫腙螯合剂用于复杂体系样品中锌的萃取。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复杂体系样品中的锌含量。选择测定波长为516nm。锌的质量浓度在0.1~2.0mg·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69μg·L-1。方法应用于硫酸锌口服液样品中锌的测定,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测定值相符。用标准加入法对方法的回收率进行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8.5%~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9%~2.8%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