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4篇
物理学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苯乙烯;模板剂法;溶胶-凝胶法;有序大孔TiO2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Ru(bpy)32+配合物及bpy上双取代基效应的DFT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Ru(bpy)^2+3配合物取代基效应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法研究的结果。探讨Ru(bpy)^2+3的三个配体bpy(2,2’-联二吡啶)被取代基(-NH2,-OH,-NO2)对位双取代后对配合物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质,如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等的影响规律,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钌联吡啶配合物及其单配体的4,4′ 双取代衍生物,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计算.探讨一些强的推电子基团(如-OCH3)和强的拉电子基团(如-NO2)的取代基效应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相关性质,如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等的影响规律,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光、电、催化和生化作用机理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计算烷烃异构体生成焓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作者提出的诱导极性叠加原理,设计了包括与诱导极性叠加总量要关的能量项的烷烃异构体的标准生成焓估算的新方法。与前人方法比较,它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较少的参数,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而且理论上可以推广到含多种杂原子的衍生物的标准生成焓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Ru(bpy)32+配合物及bpy上双取代基效应的DFT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Ru(bpy)32+配合物取代基效应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法研究的结果。探讨Ru(bpy)32+的三个配体bpy(2,2′-联二吡啶)被取代基(-NH2,-OH,-NO2)对位双取代后对配合物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质,如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等的影响规律,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报导了对配合物M(bpy)2 M=Fe,Ru,Os)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法研究的结果.在B3LYP/LanL2DZ方法与基组的水平上进行计算 ,探讨M(bpy)32 的电子结构特征及相关性质 ,特别是中心原子对配合物的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电荷布居及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规律 ,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 ,为分析光、电、催化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报道对芳香氮化物吡咯(C4H5N)、苯(C6H5NH2)、对位氯代吡啶(C5H4NCl)、吡啶(C5H5N)及吡咯负离子(C4H4N^-)与三氯甲烷(CHCl3)形成的系列弱作用复合物的理论计算结果。把复合物看作是一个超分子在密度泛函B3LYP/6-311G(d,p)的水平上进行计算,探讨该系列复合物的稳定性规律、电荷转移及主要几何参数变化等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此类芳香氮化物与三氯甲(CH3l3)  相似文献   
8.
报导了对配合物(M=Fe,Ru,Os)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法研究的结果.在B3LYP/LanL2DZ方法与基组的水平上进行计算,探讨的电子结构特征及相关性质,特别是中心原子对配合物的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电荷布居及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规律,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为分析光、电、催化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M(bpy)2+3(M=Fe,Ru,Os)电子结构与相关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对配合物M(bpy)^2+3(M=Fe,Ru,Os)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法研究的结果。B3LYP/LanL2DZ方法与基组的水平上进行计算,探讨M(bpy)^2+3电子结构特征及相关性质,特别是中心原子对配合物的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电荷布局及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规律,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为分析光、电、催化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报道对氨(NH3母体)、甲胺(CH3NH2)、二甲胺[(CH3)2NH]、三甲胺[(CH3)3N]与三氯甲烷(CHCl3)形成的系列复合物的理论研究结果。把复合物看作一个超分子,在B3LYP/6-311G(d,p)的水平上进行密度泛函法计算,并运用完全均衡校正法进行基组超位误差校正(BSSE)。探讨该系列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相关性质,如稳定性、电荷转移及主要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次序为NH3-CHCl3(Ⅰ)>CH3NH2-CHCl3(Ⅱ)>(CH3)2NH-CHCl3(Ⅲ)>(CH3)3N-CHCl3(Ⅳ)。形成复合物的过程包含着电荷转移。该系列复合物的稳定性与电荷转移量、前线轨道能量差△εL-H及广义H键距离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结合点的电荷布居也有密切的关系,复合物的稳定性是分子间共价作用和静电作用两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计算结果能较好地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