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阿奇霉素及相关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阿奇霉素颗粒中阿奇霉素(AZMC)及相关组分(即脱糖氧胺阿奇霉素、阿奇霉素A及N-去甲基阿奇霉素)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C18柱(150 mm×4.6 mm,5μm)作固定相分离上述4组分.以20 mmol·L-1磷酸二氢钾(用1 mol·L-1氢氧化钾溶液调pH为7.37)-甲醇(47+53)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1,电化学检测电位为1.05 V,柱温为35℃.阿奇霉素及相关组分的峰面积值与相应浓度之间的线性范围依次为37.06~593.00,2.63~84.00,9.20~294.50,6.69~107.00 mg·L-1,检出限(3S/N)分别为9.28,1.32,4.60,3.35 mg·L-1.用标准加入法作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100.6%,99.9%,99.8%.  相似文献   
2.
沥青老化过程中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会发生变化,分析沥青在老化过程中四组分的变化有助于揭示沥青的老化机理,科学指导沥青材料的工程应用。分别采用薄膜烘箱试验(TFOT)、压力老化容器(PAV)试验和紫外光(UV)老化试验对沥青进行老化,利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探测仪(TLC-FID)检测沥青老化前后的四组分,研究了扩展液组成对沥青四组分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与溶剂沉淀及色谱柱法(Corbett法)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线性拟合分析了TLC-FID法与Corbett法检测老化沥青四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配制沥青溶液,以正庚烷为第一扩展液、甲苯/正庚烷(80∶20,v/v)为第二扩展液、甲苯/乙醇(55∶45,v/v)为第三扩展液,并利用TLC-FID方法检测老化沥青的四组分较为合适。该方法对于沥青四组分的分析及沥青老化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紫外光辐照聚丙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及熔体流动速率的研究了紫外光辐照对聚丙烯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辐照下PP发生了快速光氧化,分子链中引入了COOH,C-OH,C=O等极性在团;紫外光强为68μW/cm^2时,辐照对PP分子量影响较小,紫外光强为130μW/cm^2时,辐照可引起PP明显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4.
氨基硅烷/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界面化学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剂萃取与红外光谱(IR)、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化学键接在玻璃纤维表面的硅烷偶联剂与接枝聚丙烯间的界面化学反应。结果表明:溶剂萃取可以除去玻璃纤维/树脂界面区物理结合的聚合物基体,减少基体信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IR、XPS可以直接证明氨基硅烷(APS)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g-PP)间发生了界面化学反应,生成了含酰胺基的反应产物。进一步对不同化学状态的N1s的XPS定量分析发现,尽管APS在玻纤表面以开环直链和以氢键结合的环状两种结构形式存在,但在界面上主要是无环开链结构中的氨基与酸酐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5.
氨基硅烷/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界面化学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剂萃取与红外光谱(IR)、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化学键接在玻璃纤维表面的硅烷偶联剂与接枝聚丙烯间的界面化学反应。结果表明:溶剂萃取可以除去玻璃纤维/树脂界面区物理结合的聚合物基体,减少基体信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IR,XPS可以直接证明氨基硅烷(APS)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间发生了界面化学反应,生成了含酰胺基的反应产物。进一步对不同化学状态的Nls的XPS定量分析发现,尽管AP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