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8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倩倩  常璇  马玉龙 《应用化学》2015,32(7):794-800
以麦秸为研究对象,解聚剂为HCl、HNO3和H3PO4,对解聚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动力学模型描述木糖及糠醛的产生过程。 结果表明,解聚液中的产物有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纤维二糖、乙酸、糠醛、5-羟甲基糠醛。 通过引入变量(α,木糖/木聚糖的比值)利用Saeman动力学模型获得了不同温度下,木聚糖的水解速率常数、木糖的转化速率常数以及糠醛的生成速率常数。 HCl、HNO3和H3PO4解聚麦秸,木糖的生成活化能分别为55.5、46.3和59.8 kJ/mol。 结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速率以及木糖和糠醛的浓度,确定最佳解聚条件为:硝酸作解聚剂,在130 ℃下水解95 min。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经过2%硫酸预处理后,利用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三种酶协同酶解,以提高玉米秸秆的酶解产糖量。结果表明:当酶解时间为48h,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分别为45U/mL、30U/mL、60U/mL时,葡萄糖、木糖和酶水解得率分别为67.83%、3.25%、73.65%,相比纤维素酶单一酶解的葡萄糖、木糖和酶水解得率分别提高了65.04%、20.82%、65.06%。分步糖化发酵5天后,相比单一酶解发酵乙醇含量提高了72.5%。说明利用三种酶复合处理,能明显提高酶解产糖量。研究结果为玉米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酸碱解聚玉米秸秆分子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5%H2SO4和5%NaOH溶液对秸秆进行解聚处理,并对解聚前后秸秆结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前相比,经酸或碱解聚处理后,秸秆纤维结晶度由51.8%分别提高到63.5%和67.0%,秸秆中大部分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组分被脱除,半纤维素由29.10%分别降至7.02%和6.86%,木质素由38.12%分别降至32.21%和16.52%,而纤维素则由31.54%分别升至60.54%和76.15%。经酸碱处理后,秸秆表面形态结构变得疏松,出现小孔和裂缝,降解温度达到350℃,热稳定性能增加。上述结果说明,稀酸或稀碱均对玉米秸秆分子结构有一定程度的解聚作用,但就解聚溶出木质素而言,稀碱的解聚溶出效果要优于稀酸的。  相似文献   
4.
将氧化石墨烯(GO)通过酰胺键键合到氨基硅胶上,进一步将β-环糊精(β-CD)化学键合于GO上,制备了一种新型手性固定相材料,采用IR、SEM、TEM、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7种对映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拆分,同时此固定相表现出典型的亲水作用色谱(HILIC)特征,4种核苷小分子在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5∶45∶10,V/V)时得到分离。通过考察流动相组成、温度、pH值对分析物保留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该固定相的分离机理。在20~60℃时,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分析物质分离;加入质子化溶剂甲醇,4种分析物的保留时间显著减弱;pH值的改变影响分析物的质子化程度进而改变与固定相作用力和保留时间。结果表明,此色谱固定相中GO和β-CD在手性拆分中具有协同作用,而在HILIC中分析物的保留归因于混合模式的保留机理,包括亲水作用、静电作用、氢键、π-π堆积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以廉价的异香草醛和2,4,6-三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C-异戊烯基化、选择性甲基化、甲氧甲基化、羟醛缩合、去保护基、催化环化以及脱除甲基等步骤,分别以13.3%和23%的总收率首次完成了天然异戊烯基黄烷酮Glovanon(1)和5-O-methylglovanon(2)的全合成.合成的关键步骤是2,4,6-三羟基苯乙酮的单C-异戊烯基化.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都经过1H NMR,IR,MS确认.抑菌活性研究表明,两种新合成的化合物对藤黄微球菌(M.luteus)和大肠杆菌(E.coli)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通过建立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理念,采用促进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共性和特例进行比较研究,针对实际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以及开设化工原理开放实验和设计实验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以促进学生对传递过程原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在非溶剂系统中的反常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非溶剂系统中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的氧化活性和液相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在经过短时间诱导期后,邻氯甲苯的氧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且稳定,而对氯甲苯则在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这与醋酸作溶剂时的情况相反.分析了产生这种反常氧化活性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对氯甲苯氧化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复变数解析映象理论引用于变幅杆的研究,解决了有复数、变动负载阻抗时,变幅杆的一些特性分析问题。 文中导出了圆锥形、指数形和悬链线形等变幅杆纵振动解析解;应用Mboius变换,建立了阻抗映象图,直观地表达了变幅杆两端复阻抗对应关系及相应变化关系;讨论了变幅杆两端相对阻抗相等问题;分析了变幅杆工作稳定性;此外,应用Mobius反变换,给出了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变幅杆谐振方程,并对方程有解条件进行了讨论。 计算结果表明:现有的一些计算变幅杆谐振频率公式,均包括在本文所给结果之中。理论和验证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The effect of electric load on the piezoelectric vibrational system due to electroacoustic coupling isanalytically investigated.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1)when load impedance continuallychanges from ∞to+∞,the mechanical resonant frequency of the system would fill all frequencydomain from 0 to ∞;(2)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also would change,even the dis-placement may be zero at both free ends(i.e.at points where stress is equal to zero). Finally,the experiments for longitudinal vibration of piezoelectric strip of lateral polarizationare given and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酸性硅胶柱、复合硅胶柱及碱性氧化铝柱纯化分离,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土壤中二噁英/呋喃(PCDD/Fs)、多氯联苯(PCBs)、多氯萘(PCNs)的分析方法.选用正己烷-二氯甲烷(50∶50, V/V)作为ASE的提取溶剂,设定提取温度为120℃,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本方法可行.用10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95∶5, V/V)及5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50∶50, V/V)依次淋洗碱性氧化铝柱,得到组分A(PCBs及PCNs)与组分B(PCDD/Fs),实现了PCDD/Fs与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分离,排除了同系物间及其它杂质的干扰.使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GC-MS/MS), 在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 SRM)模式下测定PCDD/Fs、PCBs和PCNs,3种化合物的仪器检出限(LOD)范围分别为0.04~0.25 μg/L, 0.10~0.20 μg/L和0.01~0.05 μg/L,目标物平均相对响应因子(RRF)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3%.基质土加标实验中,3种化合物13C标记的同位素内标回收率的范围分别为50%~95%,51%~103%, 49%~74%.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PCDD/Fs、PCBs及PCNs在土壤样品中的总含量范围分别为16.1~1148 pg/g、6.6~152.6 pg/g及10.9~99.5 pg/g,且样品测定结果与高分辨质谱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