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7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伟敏  顾一鸣  任尚元 《物理学报》1986,35(12):1582-1591
利用紧束缚近似下的格林函数方法,讨论了Si中(S0)2,(Se0)2及(Te0)2基态的能级和波函数。分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S0)2,(Se0)2及(Te0)2均在禁带中引入一个对称性的A1g能级和一个反对称性的A2u能级,二者都是填满的。现有实验观测到的是较高的A1g能级。从理论上指出了对称性的A1g能级反而高于反对称性的能级的原因。而Si中(Se2)+的g因子测量值和(S2)+,(Se2)+的ESR实验结果也支持本文的观点。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吴杭生  顾一鸣 《物理学报》1981,30(12):1693-1698
本文把作者在前面两篇文章导出的Tc公式推广成下面形式:Tc=αωloglogc)*/(λ-μ*))exp{-(1+λ)/(λ-μ*)},并从线性Eliashberg方程出发,导出了计算α的方程组。α一般是λ和μ*的函数。在弱耦合极限下,由上述方程组解得,α=2γ/π,其中lnγ=C=0.5772是Euler常数。这个结果表明了,前面两篇文章得到的Tc公式在弱耦合极限下是正确的。作者进而在Einstein谱和μ*=0情形,用数值计算方法从定α的方程组算出当λ=0.23,0.25,0.38和0.48时,a的数值。结果表明,至少在0.23≤λ≤0.45区间中,α变化很小,近似等于1/1.30。此时,本文的Tc公式实际上就是Allen及Dynes修改后的经验的McMillan Tc公式。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一个实例说明:μ~* =0时,一级近似T_c级数解的收敛半径既不是由z_(ph)=-integral from n=0 to (ω_(ph)) (dωg(ω)·ω'/ω_(ph)~2-ω~2),也不是由z_(ph)=integral from n=0 to (ω_(ph)) (dωg(ω)ω~2/ω_(ph)~2 ω~2)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Eliashberg方程出发,证明了一个计算Tc级数解收敛半径1/Λ的公式。它和作者之一及其合作者在前一篇文章中猜测的公式实际上是相符的,从而肯定了他们建议的计算Λ的方法是正确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文献[1]的理论以及所得到的T_c公式推广到μ≠0情形,得到 T_c=2r/πω_(log)·(ω_(log)/ω_c)~μ/(λ-μ)·exp{-(1 λ)/(λ-μ)}.nγ=C=0.5772是Euler常数。  相似文献   
6.
吴杭生  顾一鸣 《物理学报》1983,32(5):607-617
本文分析了一个在纵向磁场He中,载流的理想第二类超导薄膜(ξ(T)《d≤λ(T))的混合态结构。指出,只有当He>(Hc1)(d)时,超导膜的混合态才具有无阻负载电流的能力。本文得到的纵场临界电流曲线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一般均呈现峰值效应。Heaton及Rose-Innes测得的Nb55Ta45合金的Ic-He曲线和d>5λ时的理论曲线相比较,在主要特征上是相同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了,T_c-λ曲线是由性质完全不同的“McMillan区域”、“λ~(1.55)区域”和“级数解”三个部分组成的。  相似文献   
8.
茅德强  顾一鸣  周子舫  吴杭生 《物理学报》1980,29(12):1604-1607
本文用OS模型研究了当组成Josephson隧道结的一个超导膜处于非平衡态时,Josephson电流的Harris奇点的变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μ*=0情形,从Eliashberg方程解析地导出如下的Tc公式:Tc=αωlogexp{-b((1+cλ)/λ)},式中α=2γ/π,b=c=1;Inγ=C=0.5772是Euler常数。这个Tc公式只有在Tc=0.36/α(k)以下才是正确的,α是个大于1并随材料而异的常数。我们推测,当Tc超过上述范围后,Tc公式的函数结构很可能不同于McMillan Tc公式,至少α,b和c等参量不再是些不依赖于材料的常数了。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王晓庆  崔健  顾一鸣  王硕  周谨  王树东 《色谱》2023,(7):562-571
聚合物作为一种来源广泛、功能基团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修饰配体,被广泛用作硅基色谱固定相。本工作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为聚合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硅烷偶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一锅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的硅基固定相(SiO_(2)@P(St-b-AA))。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N_(2)吸附-脱附、Zeta电势分析等表征手段证明了该固定相已成功合成,且保持了良好的介孔球形结构。在固定相性能评价中,分别采用疏水性分析物、极性分析物和离子型化合物作为探针,对固定相的分离性能和保留机理进行了考察。其中,由于苯环提供的疏水和π-π相互作用,烷基苯和多环芳香烃在固定相上的保留随着流动相中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弱;由于羧酸基团可以为固定相与核苷碱基等极性溶质之间提供亲水相互作用,随着流动相中乙腈含量的增加,极性分析物的保留逐渐增强;与自制的C18和Amide固定相相比,SiO_(2)@P(St-b-AA)固定相在反相和亲水模式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此外,通过探究流动相pH对离子型化合物保留的影响,证明了该固定相还具有弱阳离子交换能力。多种分离模式表明SiO_(2)@P(St-b-AA)固定相可提供多种相互作用,并在不同极性组分分析物的分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考察制备方法的重复性,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制备批次稳定性,简便的“一锅法”为新型聚合物改性硅基固定相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