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16篇
物理学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极性敏感的荧光探针3-(4-氯-6-p-甲酰甲醛基苯氧基-1,3,5-三嗪氨基)-7-二甲胺基-2-甲基吩嗪,开展了apo-α-乳白蛋白的区域结构研究,分析了该蛋白中Arg10区域的局部极性和构象变化;定量测定了天然的、热变性的apo-α-乳白蛋白的Arg10区域的介电常数,均为16.由此揭示出Arg10附近的疏水核对热变性是相对保守的.此外,还研究了Ca^2+结合对Arg10的局部构象影响,结果表明,Ca^2+的结合几乎不改变该区域的构象,提示Arg10附近的疏水核对Ca^2+的结合也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24个α被13种基团取代的桂皮酰胺类化合物的_1H NMR和UV数据。用经验公式计算了β-H的化学位移。结果表明,其测定值与计算值的比较可用于推断这类化合物的顺反构型。它们苯基上质子的化学位移也可为判断构型提供依据。对于成对的化合物,酰胺氮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及紫外光谱亦有助于判断构型。  相似文献   
3.
α及β位烷基取代的对氯桂皮酰另丁胺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报道了N-(α-烷基取代-4-氯桂皮酰基)另丁胺、N-(β-烷基取代-4-氯桂皮酰基)另丁胺,及N-(a,β-双烷基取代-4-氯桂皮酰基)另丁胺的1H NMR及13C NMR的研究。进而指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构型。  相似文献   
4.
含次环已基有机硅单体及其二聚体业已成功地合成[1],本文研究了这类新单体和二聚体的1H-NMR、13C-NMR、和29Si-NMR谱,从而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电化学氧化荧光法测定叶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流动注射在线电化学氧化荧光分析新方法,并用于叶酸的测定。该方法将电化学氧化与流动注射荧光光度法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在流路中的流通电氧化池将弱荧光物质叶酸氧化成为具有较强荧光的蝶呤-6-羧酸,并进行测定。在0.02 mol/L,pH 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电解质NaCl浓度为0.01 mol/L,氧化电位为1.100 V时,氧化产物蝶呤-6-羧酸的最大λex和λem分别为370和460 nm。在此条件下,叶酸的浓度和荧光信号的增强强度在1.0×10-7~1.0×10-5g/mL的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10-8g/mL(3σ)。已用于B族复合维生素及奶粉中叶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D-吡喃葡萄糖碳苷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十个碳苷化合物的13C-NMR谱,其中四对是α、β端基异构体。研究结果发现,αβ异构体糖环各相应碳原子的13C-NMR的化学位移值有明显差异。β异构体糖环上各碳的化学位移值(除C4'外)均比α异构体相应碳大,而且各具特征数值。这一规律可用作区分碳苷的端基构型。此外尚讨论了糖的构型对苷元δc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一系列β、γ-不饱和酰胺的1H-NMR和13C-NMR的数据,依据NMR的参数指定了它们的构型。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了烯碳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并讨论了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N-(α,β-双卤素-4-氯桂皮酰基)另丁胺的合成,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物中Z、E两种几何异构体相对比例的影响。它们的几何构型依据NMR数据指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N-苯乙基甘氨酸盐酸盐(1c)用SnCl_4闭环得到8,9-亚甲二氧-11-三氟甲基-2,3,5,6-四氢-11H-噁唑酮-2-并[2,3-a]异喹啉,并用~(13)C和~1H NMR及质谱进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0.
IR and ~(29)Si NMR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of ladderlike polymer polyphenylsilsesquioxanes (PPS). It was found that PPS with lots of defects had a wide and strong absorption band in 1000—1400 cm~(-1) with only one sharp peak at 1137 cm~(-1) while two peaks (1130 and 1045 cm~(-1) were observed for PPS with perfect ladderlike structure. Branching and crosslinking of PPS lead to the reduction of 1045 cm~(-1) peak. ~(29)Si NMR spectra, however, showed two peaks (δ=-78 ppm and -87 ppm when δ_(HMDS)=0 ppm) for defective or branched PPS. The -87 ppm peak is related to the ladderlikely constructed Si atoms and -78 ppm corresponds to defective Si atoms. PPS with defects less than 0.1% chain units was obtained by azeotropic polycondens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