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平环道内油水气多相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自主的多相流动数据库,在水平环道中进行了一系列水-气两相、油-气两相和油-水-气三相流动试验。本文测量了各相流动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压力损失,计算了压差梯度并作了比较;观察了各相流动中的流型;描述了各种流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及其与流动介质的关系,并作了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在叶轮机械工程设计、计算中,往往使用只计算一个中心S_1流面和若干个迴转S_1流面的准三元迭代解。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全三元解,文献[1]在全三元迭代计算中使用了翘曲的S_1流面计算机程序。文献[3]则发展了使用曲面拟合方法的翘曲S_1流面程序。在跨声流动存在强烈激波间断时,流面形状会在激波处发生折转,流片厚度也会突变。由于这种三元效应的存在,有必要发展任意翘曲S_1流面跨声程序,进行全三元跨声迭代解。本文在文献[5]的基础上发展了翘曲S_1流面跨声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3.
短周期涡轮实验台快速阀设计计算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短周期涡轮实验台关键设备之——快速阀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设计性能计算。分别在大气和真空条件下对快速阀进行了调试和测量,并对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E3对转涡轮方案为背景,针对高压涡轮动叶设计难以满足低压涡轮预旋需求的难点,提出了取消低压涡轮导叶,改由过渡段支板弥补高压涡轮所提供预旋不足的过渡段改进设想.对过渡段支板不同改进方案和E3原方案进行了流场计算、气动性能比较及结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跨声速单级压气机基础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本文在过去完成的跨声速流场准三无迭代解的基础上,发展了在任意翘曲的S_1流面和若干个S_2流面上跨声流函数解相互迭代的全三无计算程序体系。对CAS跨声单转子内部流场进行了验算。经过七轮迭代,第一次得到了三元跨声流场(不假定无旋)全三元迭代解,验证了跨声速全三元迭代计算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6.
考虑粘性及展向掺混的轴流和离心组合压气机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建立了具有复杂流道形状的一体化轴流和离心组合压气机内部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考虑到湍流扩散和粘性掺混,对不同类型的组合压气机内部流场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压气机的流动特性和气动性能,为建立先进的轴流和离心组合压气机气动设计体系,提供了工程实用的计算机程序和设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献[1]对CAS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进行了s_1和s_2两类流面计算,得到了全三元迭代解。本文详细描绘、分析了文献[1]中s_1和s_2流面以及与之准正交的截面P_3上气流参量的变化规律及空间激波的形状和位置。将全三元解分别与准三元解和L2F测量值进行比较表明:两种解法的结果是相近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也是比较接近的。但全三元解比准三元解能更准确地反映三元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S_2/S_1流面准三元迭代的基础上,建立了S_1流面和S_2流面的主流-边界层迭代汁算方法,以及S_2/S_1流面之间的无粘-粘性准三元迭代系统,首次完成了跨声速压气机流场的中心S_2流面和六个S_1流面之间的主流-边界层迭代计算,得到了无粘-粘性准三元迭代解.本文为进行跨声速压气机流场无粘-粘性准三元迭代提供了工程实用的计算方法,扩大了两类流面理论在叶轮机械粘性流动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1/2对转涡轮短周期试验台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工程热物理所暂冲式短周期实验台及其涡轮试验方案,使用该试验台对1 1/2对转涡轮进行了性能测试,并使用Numeca软件包对该涡轮进行了定常数值模拟,给出了试验和计算结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短周期试验台性能良好,能提供大约200 ms的测试时间,能够满足涡轮性能测试的要求。为了以后的研究工作,试验方案和技术,尤其是流量测试技术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可控扩压叶型变工况粘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为了降低损失、减轻重量,可控扩压叶型被越来越广地应用于压气机的设计。[1,2]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可控扩压叶栅的设计。但是在设计中叶型往往是只按设计工况来设计选取的。这样设计得到的可控扩压叶型的变工况特性如何是令人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得到变工况特性通常需要进行大量昂贵费时的叶栅吹风实验。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