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葛明  鲍芳  姚建林  孙如  顾仁敖 《化学学报》2009,67(20):2285-2289
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测方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被应用于标记免疫多组分检测.以多种不同的标记分子(苯硫酚,联吡啶类分子,氰基吡啶类分子)分别标记多种不同免疫金溶胶,通过抗体抗原之间所具有的特异吸附性,进一步组装"固相抗体一待测抗原一标记免疫金溶胶"多组分三明治复合体系.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谱峰较窄,具有较强的分辨率及高灵敏度的特点,对多种标记分子特征谱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识别所加入的多种抗原,实现SERS标记免疫多组分同时检测的目的,并对其中氰基吡啶类分子的吸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N-Boc-APT合成及其自组装修饰金电极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如  葛健锋  王梅  顾仁敖 《电化学》2004,10(3):307-313
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经还原反应得到氨基醇,再用Boc基团对中间体进行氨基保护得到(S)-3-苯基-2-叔丁氧羰基氨基-1-丙醇,甲磺酰化后与硫代乙酸钾在DMF中反应得到(S)-3-苯基-2-叔丁氧羰基氨基-1-丙硫醇乙酸酯,再脱除乙酰基后得到目标产物(S)-3-苯基-2-叔丁氧羰基氨基-1-丙硫醇(N-Boc-APT).分别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同时,利用自组装技术将N-Boc-APT修饰于金电极表面,并测定其相关的电化学性能;此外,还将金纳米粒子组装在上述修饰电极上,并研究亚甲基蓝于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对该电极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场拉曼光谱研究乙腈在金电极上的解离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结合合适的电极表面粗糙方法研究了非水体系 0 1mol/LLiClO4 /CH3CN溶液中 ,乙腈分子在金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非水体系中乙腈可在金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产物CN- 离子与电极表面作用形成的表面配合物可在较宽的电位区间吸附于电极表面。溶液中的微量水、激光照射以及电极电位均对该反应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拉曼谱图的比较得出乙腈分子解离出的CN- 在金电极表面比在银电极表面有更强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了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中SCN-在Pt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离子液体中SCN-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吸附在Pt电极上, 且SCN-的吸附方式随着电位区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不同的电位区间内检测到了不同的Stark位移: -0.9~0.4 V约为34 cm-1/V, 对应于S端吸附; -1.6~-1.2 V约为40 cm-1/V, 该区间以N端吸附为主, 中间电位区间为吸附方式的转变区, 且Pt电极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的零电荷电位约为-1.1 V(vs. Pt ).  相似文献   
5.
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特点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与免疫学中的特异吸附机理相结合形成的SERS标记免疫检测技术具有很大的研究及应用价值。文章重点研究了关于SERS标记免疫检测的再生性问题,力求增加此技术的循环利用价值。实验采用甘氨酸-HCl生物缓冲体系对三明治结构(固相抗体-抗原-标记免疫金溶胶)进行洗脱,通过酸碱度的改变,促使抗体抗原复合物发生解离。实验结果表明,洗脱24h后,固相抗体上连接的抗原及标记免疫溶胶能得到很好的去除,去除后再次组装三明治结构,仍能通过对标记分子的识别进行SERS标记免疫检测。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此方法的稳定性与重复使用次数,发现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次数可达10次左右。  相似文献   
6.
非水体系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七十年代中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现象发现以来,SERS技术由于其高的表面检测灵敏度等为人们在分子水平认识贵金属/溶液界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然而,已有的SERS光谱研究绝大多数均是在水体系中进行的,无疑限制了SERS的研究范围[1]。此外,由...  相似文献   
7.
孙如  李淑瑾  姚建林  顾仁敖 《化学学报》2007,65(17):1741-1745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现场研究了酸性溶液中4-氨基苯硫酚(PATP)在金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转变过程, 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光谱进行了指认, 由此确定电极表面的最终产物. 研究结果表明, PATP分子在电极表面首先氧化为阳离子自由基, 该自由基与邻近的分子通过头尾相接生成二聚体4'-巯基-N-苯基苯醌二亚胺, 随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4'-巯基-N-苯基苯醌单亚胺. 用DFT在B3LYP/6-311+G** (C, N, S, H)/ LANL2DZ (Au)水平上计算模拟4'-巯基-N-苯基苯醌二亚胺在金表面的拉曼光谱, 结果与所获得的表面拉曼光谱较好吻合, 平均相对偏差约为2.1%.  相似文献   
8.
金银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性质及联苯胺的SER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分别制备了较小粒径的金、银纳米粒子.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对金、银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金、银纳米粒子粒径分别约为16和10 nm,并能以亚单层形式组装于导电玻璃(ITO)表面;CV图显示金、银纳米粒子分别有一对不对称的氧化还原峰,而且纳米粒子的浓度对其氧化还原电位存在一定的影响.采用自组装方法,以联苯胺为偶联分子,在粗糙金基底表面构筑了金/银纳米粒子的双层有序结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在有序金银纳米粒子组装体中偶联分子的拉曼散射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9.
用自组装技术以ω-巯基己酸(6-MHA)对金电极进行修饰。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6-MHA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在金电极表面的形成及由此引起的电极双电层电容的变化,并研究了该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模型及修饰电极对叶绿素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6-MHA在金电极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自组装膜,并对叶绿素的氧化还原过程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