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化学   5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4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气体示踪法研究燃烧器横向湍流混合扩散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气体示踪法对侧边风燃烧器弱旋流一次风和侧边直流二次风横向湍流混合扩散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讨论了各截面混合物浓度分布规律及混合强度分布规律,分析对燃料着火的影响,同时利用湍流运动方程反算气体湍流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颗粒粒径分布和晶型的显著影响,纳米TiO2颗粒的烧结特征在滞止火焰合成工艺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插入式热泳采样和对合成时间的调控,对颗粒在火焰中和滞止板上的烧结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利用颗粒群平衡模型结合表面积线性衰减理论,对火焰中颗粒的团聚和滞止板上沉积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预测,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成功搭建了加压对冲燃烧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可将反应气体预热至1600 K,可调压力范围0.06~1.5MPa。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合成气组分及NO加入量对其点火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合成气点火温度主要受H2浓度影响,而NO的加入有利于降低合成气点火温度,并且存在最佳的NO浓度使得点火温度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4.
喷动床内颗粒浓度的实验测量和理论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颗粒浓度对于稠相流动体系中颗粒应力本构方程建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采用双流体模型,并结合颗粒流动力学理论来描述固相应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喷动床的数值模拟,探讨了从喷射区到环隙区颗粒浓度的理沦变化趋势。同时采用自主开发的电容探针技术,不仅颗粒浓度测量值和理论值吻合较好,而且也准确地验证了颗粒非均匀夹带这一现象。电容探针还可灵敏地分辨出环隙区内不同床高处以及接近壁面处的颗粒浓度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5.
电帘由一系列的连通交流电源的平行电极组成,在清除月球、火星表面或外空间中的尘埃颗粒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连接多相交流电的电帘叫做行波电帘。本文研究了模拟火星灰颗粒在行波电帘中的运动传输模式,测量了颗粒在行波电帘中的宏观输运速度,发现电压对颗粒传输速度影响较大,并提出中频区间是行波电帘的理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6.
弱旋湍流火焰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湍流效应在火焰合成纳米TiO2颗粒工业化规模放大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一种内加环形旋流片的弱旋火焰开展了合成TiO2纳米颗粒的实验研究.对于内径12 mm管式燃烧器,加入旋片后火焰贫燃极限大幅度降低16%~33%,火焰高度也从9.0 cm减少到3.0 cm,焰区温度约减少20%~30%.研究表明,弱旋湍流火焰具有流速大、可燃当最比低和温度低的特点,使其相对无旋火焰可以合成粒径较小、烧结程度较低的TiO2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7.
基于适用于稠相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二维回转圆筒内颗粒的流动模式和时均速度分布进行了研究.不同工况下料床的径向对称线、30%径向线和70%径向线上颗粒横向速度分量的分布具有相似性,该速度分布可由柱塞流区的指数型方程和活性层的切变流动方程相结合的形式来准确描述.低速下表面线上速度横向分布是对称的且峰值在中线处,随转速提高峰值逐渐向料床下部移动.表面层内颗粒温度的值远高于柱塞流区内的,其最大值存在于表面层底部颗粒剧烈碰撞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微米及亚微米细颗粒物在煤粉自维持燃烧高温一维炉中的沿程演化特性进行了定量模拟。从高温火焰区到焦炭燃烧区,利用聚并机理和碳烟氧化模型计算了细颗粒物浓度的粒径分布(PSD)变化,表明碳烟氧化是焦炭燃烧区颗粒浓度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仅聚并作用无法生成PM_(0.1)以上颗粒。并通过预设碳烟份额得到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的焦炭燃烧区出口颗粒浓度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9.
燃煤锅炉生成的碳烟不仅会增强火焰辐射、影响燃烧外,还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成机理从而更好地对其生成量及特性进行控制,对煤粉燃烧过程中颗粒周围碳烟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自行设计了注射式微量给粉装置,成功实现了0.1 g/h量级给粉率下的连续给粉,并通过改进多元扩散燃烧器和以及结合激光诱导白炽光(Laser Induced Incandescence)技术,首次实现了对单颗粒煤粉燃烧过程中碳烟分布的定量测量,发现对于70μm左右的煤粉颗粒,碳烟分布直径约为1 mm。此外还通过控制气氛,研究了含氧量对碳烟生成的影响,发现随着氧含量的上升,碳烟总浓度下降并且峰值出现更早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降低水煤浆雾炬燃烧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本文在水煤浆复合前置燃烧装置研究的同时,在研究煤及水煤浆NO,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水煤浆雾炬燃烧过程中NO,生成的研究。 二、实验装置及方法介绍 试验是在复合前置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