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3篇
物理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O与钯团簇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PdnCO(n=1-8)体系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Pdn(n=1-8)团簇最低能量结构或亚稳态结构的基础上吸附CO生长而成; CO的吸附以端位吸附为主, 其吸附没有改变Pdn团簇的结构; CO分子在Pdn团簇表面发生的是非解离性吸附. 与优化的CO键长(0.1166 nm)相比, 除了n=2, 团簇PdnCO的C—O键长为0.1167-0.1168 nm, 吸附后C—O键长变化较小, CO分子被活化程度较小. 电荷集居数分析表明, CO的吸附对Pdn团簇的影响比较小; 二阶能量差分表明, n=4,6的团簇是相对稳定的团簇.  相似文献   
2.
葛桂贤  井群  曹海宾  杨增强  唐光辉  闫红霞 《物理学报》2011,60(10):103102-10310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 对 Run Au和Run 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电子性质和磁性质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Run Au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可以通过Au原子代替Run+1团簇中的Ru原子生长而成.除了局域的结构畸变,Run Au和Run+1团簇具有相似的几何结构.二阶能量差分、电离势、亲和势和分裂能表明Ru5, Ru8, Ru5Au, Ru8Au 是稳定的团簇,Au的掺杂没有改变Run 的相对稳定性.通过电子性质的分析发现,当Au原子掺杂在Run 中,团簇的化学活性增加,且团簇的能隙主要由电子的配对效应决定;对于大多数团簇来说,Au原子掺杂提高了Run Au的磁矩. 关键词: n Au和Run 团簇')" href="#">Run Au和Run 团簇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相似文献   
3.
选取64个具有潜力的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9)小分子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该类小分子与CDK9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分子构象、氢键形成、疏水性和氨基酸残基Cys106在此类抑制剂与CDK9的结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配体叠合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和Topomer Co MFA(T-COMFA)研究了分子结构与抑制活性的关系,发现由训练集立体场、静电场和疏水场组合的Co MSIA模型为最优模型,其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557)、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59)和外部预测相关系数(r2=0.863)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直观显示了化合物的活性与其三维结构的关系.根据这些结果设计了10个具有新结构的含磷嘧啶类化合物,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新化合物和CDK9的结合模式与原化合物64相同,自由能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新化合物64d的CDK9抑制活性优于化合物64,并且显示含磷基团与残基Asp109的静电场能在化合物与CDK9作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 引言。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现在高中和大学的物理教学缺乏交流,教学方法、模式、要求都有所不同,因而在实验教学中,普遍感到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中无所适从.主要表现有:实验课中实验技能差,如调节仪器、连接线路速度较慢,不能按时完成实验;对有效数字的知识掌握差,所测数据根本不能体现仪器的精确度等级,不能够准确读数;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差,还停留在高中对一般数据的简单计算水平上;实验课中出现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在实验结束时才发现错误所在,缺乏对实验数据的敏感性和对实验结果的预见性;对研究性实验,缺乏设计实验内容的基本方法,在实验的完成过程中表现得很盲目和被动;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差.缺乏对实验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精神.基于以上种种现象,结合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提出尽快提高学生基本实验素质的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实际应用情况,文章提出,为了保证修约值最接近原始数值、修约方法规范统一、易于操作,测量不确定度应统一取成两位有效位数,并据此来修约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O与钯团簇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dnCO(n=1-8)体系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Pdn(n=1-8)团簇最低能最结构或亚稳态结构的基础上吸附CO生长而成;CO的吸附以端位吸附为主,其吸附没有改变Pdn团簇的结构;CO分子在Pdn团簇表面发生的是非解离性吸附.与优化的CO键长(0.1166 nm)相比,除了n=2,团簇PdnCO的C-O键长为0.1167-0.1168 nm,吸附后C-O键长变化较小,CO分子被活化程度较小.电荷集居数分析表明,CO的吸附对Pdn团簇的影响比较小;二阶能量差分表明,n=4,6的团簇是相对稳定的团簇.  相似文献   
7.
浮力是流体静力学中应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在力、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及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的综合学习内容,因而成为教学和考试的重点;由于其综合性,又使其成为教学的难点.浮力中有关“漂浮型”问题求解,则是难中之难,不少教师对此提出过一些求解方法,但我们觉得都过于繁难不便学生掌握.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常见的“漂浮型”问题,可用“整体法”统一求解.下面我们以常见问题求解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