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放电现象--类比猜测1743年~1744年间,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费城和波士顿看到了来自苏格兰的斯宾塞(A.Spence)博士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里激起了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开始研究电学问题,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PeterCollinson)得知此事后,给富兰克林寄来了一批电学著作、莱顿瓶和一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并在信中介绍了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系统如图1所示,滑轮与绳的质量忽略,绳不可伸长.设系统所有的部位都没有摩擦,物体B借助导轨(图中未画出来)被限定在沿物体C的右侧面运动,试求物体C的运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3.
一般都认為静电实验比較难於表演。因此為了广泛的交流经驗,相互学習,我們把關於静電的一些实驗介紹給大家作参考,作為“抛磚引玉”,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丰富而宝貴的經驗介紹出來,使靜電的表演实驗內容更能充实。实驗1——硬橡膠棒吸引灯草:任何兩种化学成分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後[註1],都会吸引其它的輕微物体。例如鋼筆(自來水筆)和头髮摩擦能吸引紙屑。左手持经指甲摩擦过的鸡毛,如果右手指靠近它的,則见鸡毛向右手指倒去,右手向东,它便向东倒,右手向西,它便向西倒,似乎鸡毛会听指挥似的。这些实驗在課堂上做起來固然很容易,可是人數过多時,後面的人就看不清楚。假如我們買些灯草(农村里点油灯用的灯心),稍稍烘乾,用剪刀把它剪成約半厘米長的小段,将这些灯草  相似文献   
4.
 当人研究某个问题,突然在某一事物的启发下,引起相似性或相关性的联想,进发出创造性的新设想,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这种从其他相似性或相关性事物中得到启示,进发灵感的方法称为原型启发。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煤和粉煤灰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关系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煤系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在燃烧过程中的转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煤系稀土赋存的模型矿物,通过滴管炉进行模拟燃烧,采用热重分析、XRD分析、SEM-EDS和逐级化学提取探究不同赋存形态稀土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以独居石为代表的磷酸盐稀土资源在燃烧过程中化学性质并未改变,仅粒度减小;以氟碳铈矿为代表的碳酸盐稀土资源在燃烧过程(350~580℃)发生分解和氧化反应,转化为铈的氧化物和氟化物,其中的稀土元素更易在温和条件下浸出;以离子型稀土矿为代表的黏土矿物中稀土资源根据燃烧温度可以两种状态,800℃时,石英和长石等存在其中,高岭石等发生脱氢反应,产物呈碎屑状、无规则状,逐级化学提取中稀土元素浸出率提高,1200℃,石英存在,铝硅酸盐矿物主要转化为莫来石,颗粒呈现球状和片状,不利于稀土元素浸出;以改性褐煤(通过离子吸附负载铈)为代表的有机质中稀土资源,燃烧后离子态的铈变成了铈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6.
一、放电现象 --类比猜测 1743年~1744 年间,美国物理学家 富兰克林在费城和 波士顿看到了来自 苏格兰的斯宾塞 (A.Spence)博士利 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里 激起了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开始 研究电学问题,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 朋友柯林森(Peter Collinson)得知此事后,给富兰克 林寄来了一批电学著作、莱顿瓶和一些摩擦起电的 设备,并在信中介绍了使用方法。富兰克林就用它 做了一系列实验,他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7.
对比是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本文例谈如何运用对比实验优化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和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范式,并将学习范式实施于留学生大学化学全英文授课中,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探究了学习范式对实现教育目标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并对该方法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范式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育目标层次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周长春 《物理通报》2010,(9):45-47,95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是课程标准针对“牛顿运动定律”提出的内容标准.粤教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节探究课,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使物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凸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常识走向科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周长春 《物理通报》2009,(10):33-36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富有创造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难得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