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篇 |
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8篇 |
晶体学 | 1篇 |
力学 | 18篇 |
综合类 | 18篇 |
数学 | 205篇 |
物理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最小一乘准则,推导出最小一乘局部线性估计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模拟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对比最小一乘核算法和最小二乘局部线性算法,验证了最小一乘局部线性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稳健的估计方法,并且有降低边界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为了实现在连续性空间中的离散分段问题,采用解决离散性问题的方法虚拟构造连续性集合,将连续性问题映射为分段的离散问题,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离散特性实现连续性模型的分段求解.通过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压缩路径的算法证实,模型的映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段求解.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医五行学说思维模型,根据五行系统的特点,结合线性系统控制理论,通过把五行矩阵对角化,得到五行系统可镇定的充要条件和状态观测器存在的充要条件,并给出具体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5.
6.
混合作业是经典的自由作业和异序作业的一种综合,其中一些工件可以按任意的机器顺序进行处理,而另一些工件必须遵守预先指定的机器顺序.本文研究安装、加工和拆卸时间分离的两台机器混合作业排序问题,该问题已经被知道是强NP困难的,本文把流水作业中的同顺序作业概念推广到混合作业,并得到这个混合作业问题在同顺序意义下的最优解,这个解对于一般情形是3/2近似解,但对于一些有意义的特殊情形是整体最优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在GAP的环境下进行编程,计算出对称群S10共有1 593个共轭子群类,29594446个子群.其中循环群有42个共轭子群类,可解群有1 418个共轭子群类,幂零群有531个共轭子群类,超可解群有923个共轭子群类,并且通过本文中的表信息可计算出S10中各阶子群的个数及各共轭子群类中所含子群的个数. 相似文献
8.
单帧图像的超分辨率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帧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是就是由一幅降质的含噪的低分辨率图像来估计一幅高分辨率图像。列举了当前研究的几种主要算法,从峰值信噪比、框架相似性和边缘稳健性的标准来加以比较。最后的结果显示RS算法性能最优,这也符合主观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Kernel based visual tracking with scale invariant fea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In the real-world application of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owing to the difficulties of collecting samples or storage space of systems, only one sample image per person is stored in the system, which is so-called one sample per person problem. Moreover, pose and illumination have impact on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We propose a novel pose and illumination robust algorithm for face recognition with a single training image per person to solve the above limita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n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face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