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9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king the intrinsic decoherence effect into account, the entanglement ofa two-qubit anisotropic Heisenberg XYZ chain in the presence of the Dzyaloshinski Moriya (DM) anisotropic antisymetric interaction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Concurrence, the measurement of entanglement, is calculated. Compared with the anisotropic in XY plane, the DM interaction is another kind of anisotropic antisymmetrie exchange interac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rinsic decoherence obviously suppresses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entanglement. The DM interaction only acts on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entanglement when the initial state is [ψ(0)〉 = cosα|01〉 + sinα|10〉 and weakens the degree of entanglement. The anisotropic in XY plane merely impacts on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entanglement when the system & initially in a state |ψ(0)〉 = cos α|00〉 + sin α|11 〉. The sufficiently weak anisotropic in XY plan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degree of entanglement.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asymptotic behaviors of the solution for a stochastic hydrodynamical equation in Heisenberg paramagnet in a two-dimensional periodic domain. We obtain the existence of random attractors in˙ H 1 .  相似文献   
3.
 2001年12月5日是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海森伯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海森伯成长和工作多年的慕尼黑市组织了有多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参加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4.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曾于1929年访华,旋即被聘为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名誉研究员,成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史上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外籍学者.文章对他来华的具体时间作出推断,述及其与早期中国物理学界某些人士的因缘.  相似文献   
5.
量子力学80寿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桓武 《大学物理》2006,25(8):1-2,10
因我曾在爱丁堡(1938—1941,1943—1945)玻恩教授处和都柏林(1941—1943,1945—1947)薛定谔教授处做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工作,兹为文简述量子力学80年前的诞生过程,并说明当时学术思想的演化,同时也借此文表达对薛定谔教授和玻恩教授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沃尔讷·海森伯于1939年10月至1945年4月参加了法西斯德国的“铀计划”。他和博特、迪布讷、魏茨泽克等一道,于1939年被德国军械局确定为核裂变研究的负责人。海森伯又于1941年参加重水型反应堆的研制,1942年6月正式参加了对德国原子弹研制的领导。尽管战前和战时他对国社党的倒行逆施胸有抵触、心存烦恼,但纳粹政府对他一直是比较信任的。希特勒德国于1938~1941年占领欧洲许多国家后,先后在各国设立“德意志科学研究所”,进行法西斯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7.
 因发现不相容原理而获194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是近代物理学史中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优秀物理学家,他所留下的轶闻趣事广为流传’他的一生留给后人的启迪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物理学的第一位巨人当然是爱因斯坦。但谁是第二位,谁又是第三位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因人而异。扬振宁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说过,他最佩服的3位当代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费米和狄拉克。杨先生说,狄拉克解决问题的方法像是神来之笔,读狄拉克的论述有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觉。我们想在这里来说说狄拉克获诺贝尔物理奖的事.20世纪20年代中期参与量子力学建立的,主要是格丁根学派的玻恩、海森伯和约尔丹,剑桥的狄拉克,法国的德布罗意和奥地利的薛定谔。1924年玻恩意识到需要有一种新的数学规则来从经典力学过渡到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9.
厚宇德 《大学物理》2016,(10):61-65
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家都认为,可观察性原则对于量子力学的建立非常重要.1925年海森伯的"一人文章"发表后,很多与量子力学史相关的著述都认为,可观察性原则由海森伯提出.事实上他不是第一个提出可观察性原则的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在1920年出版的著作中对这一思想即有描述,1919至1920年间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时,他还曾多次向朗德表述这一思想.很多文献证据表明,海森伯是在哥廷根,直接从玻恩这里了解到可观察性原则的.  相似文献   
10.
秦猛  田东平 《中国物理 C》2009,33(4):249-25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ipartite entanglement of a two-qubit Heisenberg XXZ chain under an in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By the concept of negativity, we find that the inhomogeneity of the magnetic field may induce entanglement and the critical magnetic field is independent of Jz. We also find that the entanglement is symmetric with respect to a zero magnetic field. The anisotropy parameter Jz may enhance the entangl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