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8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85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影响,刻画了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并基于广西1990-201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及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三者间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形态,而金融发展则显示出具有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2):301-313
本文给出一种测度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的新方法。在测度中等收入群体平均富裕水平时,通过引入一个收入排序的递减函数对个体进行赋权,构建得到一个可分解、可图形展示的测度指标,并给出基于样本的估计方法。该测度指标可进一步分解为三个部分,分别反映了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的规模、强度和不平等程度,并且有着清晰的几何解释,可结合图形反映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的总况。该方法较之常用的人数比重指标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总况。本文进一步使用该方法对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采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微观(CHNS)数据,通过修正劳动力区位选择偏误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变迁.首先,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效应1993年最高,随后增收效应出现了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民工荒"后,增收效应开始逐渐上升,反应了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其次,劳动力区位自选择对于收入的影响是显著地,说明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效应时修正自选择偏误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和职业教育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对收入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份的澳门博采毛收入数据进行季节分析,显示澳门博采毛收入有显著的中国节假日特征.其次分析入境澳门旅客数、酒店住客数、劳动力参与率、消费指数以及突发事件是否是澳门博采毛收入迅速增长的原因,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得到酒店住客数、劳动力参与率、中国的节假日三个因素对澳门博采毛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博采毛收入有显著的负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给出了提高博采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日益加剧;然而收入不平等造成的国民福利损失以及收入不平等加剧对国民福利增长的影响却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评估,由此导致的注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带来国民福利增长的最大化。本文以效用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基尼系数的国民福利函数,严格证明收入不平等的负福利效应,并进一步给出计算收入不平等的福利损失公式以及收入不平等变化对国民福利增长影响的公式。数据计算表明,1996-2010年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平均福利损失率为8.08%,收入不平等的绝对福利损失增长了1.44倍;而基尼系数增大对国民福利增长的相对影响是(-)8.66%。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致力于缩小收入不平等,兼顾公平与效率,方可实现国民福利增长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消费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转变特征,且居民收入分布上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消费偏好具有显著的差异。由此选取CHIP数据并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根据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非线性特征划分出不同的收入组群,来对居民消费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收入组群差异,同时各类消费市场的发展阶段也存在区别,收入分布变迁正促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向更高一级的享受发展型消费转变。可见当前我国经济中,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已不再具有明显的整体效应。因此,拉动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就需要关注重点的收入组群以及具有显著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反映不同收入群体异质性的混合分布测度方法估计收入分布,对收入分布拟合效果的评判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利用假设检验思想从收入变动角度给出一种收入群体界定标准的基础上,从规模上刻画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并运用夏普里分解规则对影响格局形成的宏观因素进行了解构。对CHNS(1989-2011)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分布逐渐呈多峰特征且城镇更为明显;城镇和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当,低收入群体内部收入的增长可有效促进自身规模的缩小,中收入群体内部收入的增长虽同样有助于低收入群体规模的缩小但对自身群体规模变动影响不大,高收入群体内部收入的增长则将有助于自身规模的增大,而各群体内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多会阻碍"橄榄型"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69-783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则产生一个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结合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实际,以邵阳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收入与农民增收的关联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总收入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旅游总收入对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