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7篇
  免费   744篇
  国内免费   414篇
化学   526篇
晶体学   64篇
力学   167篇
综合类   118篇
数学   1046篇
物理学   166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5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消防救援、反恐作战等应急任务复杂场景下行人的室内外无缝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姿图优化的综合利用微惯性导航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融合定位方法。首先利用经典的EKF滤波算法实现微惯导和卫导融合定位,结合卫导长期精度较高、误差稳定和不随时间累积的优点以及微惯导短时精度高、输出连续、自主定位的优点,实现行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室内外无缝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图优化结合EKF的融合定位新框架,利用卫导定位终端和足部微惯导定位模块进行了实验,比较EKF、图优化-EKF两种算法的融合定位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面对室内外复杂环境,单纯的EKF算法融合定位轨迹航向偏差较大,图优化-EKF算法在轨迹方向保持性上表现更佳,相比EKF算法其融合定位轨迹航向误差减小了48.87%,位姿图优化-EKF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稳定性和航向精准度,显著降低了卫星测量异常值对融合定位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针对空间电磁场作用有耗介质层上传输线的电磁耦合,仍缺乏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有耗介质层上传输线电磁耦合建模难的问题.首先,对经典传输线方程进行改进,推导了适用于有耗介质层上多导体传输线电磁耦合分析的修正传输线方程.然后,结合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和相应插值技术,求解修正传输线方程,获得多导线及其端接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响应,并实现空间电磁场辐射与多导线瞬态响应的同步计算.最后,通过相应计算实例的数值模拟,与CST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时域混合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裂集合N={1,2,…,n}为子集S及其补集S得到张量的一个比文献中Qi和Li等给出的定位集更小的新S-型特征值定位集,并由该定位集得到了张量正定性判定的一个充分条件和非负张量谱半径的一个更优上界.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的两步高温固相熔融法制备了Yb^3+、Eu^3+、La^3+共掺杂CaF 2的上转换荧光粉。基于荧光猝灭原理,通过改变La^3+掺杂浓度来调节CaF 2∶Yb^3+/Eu^3+材料的发光性能,并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获得了该材料的白色上转换发光(UCL)。在该发光体系中,Yb^3+不仅起到了敏化Eu^3+的作用,同时,Yb^3+二聚体(Yb^3+-dimer)自身合作发出波长范围480~540 nm的绿色荧光。而白光三基色中的绿光正是来自Yb^3+二聚体的合作发光。Eu^3+则作为激活剂,同时发出红色和蓝色荧光。荧光寿命测试结果表明Yb^3+-dimer与Eu^3+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值得注意的是,在980 nm激光激发下,1%La^3+掺杂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红、绿、蓝三基色光比列,实现了材料的上转换白光发射,其色度坐标为(0.311,0.340)。  相似文献   
5.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不仅依赖于基质材料本身,而且与其激发条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是以Ho^3+离子为研究对象,在NaYF4和LiYF4这两种不同的基质中,研究其在不同激发条件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通过共聚焦显微光谱测试系统,对比Ho^3+离子在NaYF4和LiYF4微米晶体中的发光特性.实验结果发现:Ho^3+离子在这两种不同基质中均展现出较强的荧光发射.然而,当激发功率增加时,在单颗粒个LiYF4微米晶体中,当激发功率增加时,Ho^3+离子则发射出较强绿光及微弱的红光,红绿比变化并不明显,其蓝光发射强度也相对较弱.当激发这两种微米粉末晶体时,结果发现:Ho^3+离子均发射较强的绿光发射并伴有微弱红光发射,两种晶体中的发射特性极其相似.由此可见,在常规测试条件下,一些特殊发光现象是很难被观测到的.同时,通过对其光谱特性的分析,对Ho^3+离子的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撰稿指南     
《中学数学》2015,(4):3
1.凡投稿,请一律将作者的姓名、简介、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个人信息应尽量完整、准确,以便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2.因投稿量大,无论本刊采用与否,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者勿一稿多投,若作者在投稿后一个半月仍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投稿一个半月后可与责任编辑联系查询稿件的受理情况,查询电话见版权页,  相似文献   
8.
2020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突然来袭,为了防止聚集性感染,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的自律性、自觉性及能动性差别十分明显,这样的学情对如何有效开展化学专业的线上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以材料化学课程线上教学为例,介绍地方普通高校化学专业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采用的应对方案,探讨线上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希望本文能为地方普通高校化学专业线上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Remo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ve been adopted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this particular period of time, a totally-online-teaching strategy was implemented by the teaching team of physical chemistry in Tianjin University. With the enrichment of learning resourc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spectors' teaching skills, as well as the elaborated managements of the whole learning process, the course has been given online successfully, though it is thought unsuitable for online teaching due to the abstruse theory and complex mathematical treatments involved in teaching. Both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student and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 are greatly promoted in the newly developed totally-online-teaching process. The experiences obtained in this teaching process will lay great impact on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0.
It has been two months since a boom of online education triggered by the epidemic in China. At present, we are keeping focus on how to optimize our online class. In the case of chemistry laboratory courses, there's not much that can be done to experimental operations through online teaching. While fo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dure,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integrating research to teaching, interactivity, etc.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some design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the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online. To be specific, it describes how teaching materials like the lesson plan and virtual lab were coordinated into the online teaching. And we will also discuss the holistic approach to a better outcome for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nd integration research into teaching by redesigning multiple phases, such as the pre-laboratory preparation, live online class, experimental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