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周内效应的存在对股票市场有效性提出了重大挑战,而目前对其异质性的研究较少.文章建构AR(1)-GARCH(1,1)模型,探究了中国不同规模指数周内效应的异质性.结果 显示,大盘蓝筹股指数周内效应相对中小盘股票指数显著较弱,且两者的周内效应规律也存在较大差异.大盘蓝筹股存在"负周三"效应,而中小盘股票存在"正周一"和"正...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从华尔街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世界主要国家很少能独善其身。全球汇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股票市场或瞬息万变或大幅下挫,各参与主体身不由己,均被这一巨大的旋涡裹挟进来,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4.
基于误差理论的区间主成分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间数样本,传统的主成分分析需进行拓展。首先讨论了区间样本数据的两种主要来源,即观测误差和符号数据分析。然后将区间数看作一个由中点和半径构成的具有一定误差的数,从误差理论出发,研究基于误差传递公式的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并获得以区间数为表达形式的主成分。最后,结合我国2005年第四季度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面对海量数据,区间PCA较传统PCA更容易从总体上把握样本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效应的MV-GARCH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市和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是研究金融市场信息流动、风险传递的重要内容。在估计了股市和债市候选MV-GARCH模型参数基础上,通过AIC准则等拟合优度方法选择了t分布型BEKK为最优模型,因为它更好的捕捉到了金融时序尖峰、厚尾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具有明显时变特征,波动影响不对称,股市对债市影响大于债市对股市影响。动态相关系数偏弱说明两个市场在资源配置能力、信息流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效应——基于多元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多个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可以了解波动风险在市场间的传导路径和方向,以及在股市因外部冲击动荡前做出短期预测。本文以美国、日本、香港和我国沪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GARCH模型对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香港股市对沪市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美、日股市对沪市的波动溢出则不显著,但由于美、日股市波动均对香港股市具有传染效应,它们可以借助对香港股市波动的影响间接地引起我国沪市的波动。所以,对我国沪市外部波动风险的把握在短期上应主要关注香港股市波动,其次还必须关注日本和美国股市的波动,尤其是美国股市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一种区间数的因子分析技术及其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因子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但它对于样本空间却缺乏行之有效的降维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针对大量样本数据、新的因子分析技术———区间数因子分析技术(intervaldatafactoranalysis,IFA)被提出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IFA方法对传统的数据概念做了本质性的扩张,运用'数据打包'的理念,对海量原始数据在不破坏其原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变量和样本点维度的双重降维。本文详细阐述了区间数因子分析技术的原理,并以中国股票市场为案例研究背景,结果表明IFA分析技术对大规模多维数据系统做综合简化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海股票市场GARCH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的GARCH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应用GARCH模型对股票收益率进行事前估计分析;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与最优选择;应用GARCH模型进行事后估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海股票市场收益率序列的波动具有显著的异方差性,可以用GARCH(1,1)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网络模型和类似于固体力学的方法论来研究计算股市。建立四个基本的联立方程,即:利率-流通量方程;股票买入、卖出方程;股价变化率方程;以及利率、股价及股价变化率方程。文中着重讨论利率-流通量方程的解及其简单应用,包括时间离散化时股市网络用Banach收缩映射定理证明最终趋向平衡状态,以及银行减息引起资金流动按指数型式衰减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特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杰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33(9):50-54
本文以上证综指和深成分指数的日收益率为研究对象 ,应用 GARCH、TARCH模型理论 ,进一步分析了日收益率波动的条件异方差性、非对称性 ,同时比较了两个股票市场的不同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