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8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448篇
化学   353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78篇
综合类   216篇
数学   4045篇
物理学   1139篇
  2025年   41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直线知识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直线与线段相交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田志承 《数学通报》2007,46(4):9-1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本文就是利用形象的直线“y=x”模型来研究某些递推数列问题,不仅使这一类问题的解决简捷明快,而且更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1递推数列在某已知图象上例1(2005年辽宁高考题)一给定函数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遇到综合题 ,常常有一种老虎啃天 ,无处下牙的感觉 .那么 ,怎样解综合题呢 ?我们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 要敢想许多同学每当遇到难的综合题 ,往往就被众多的已知条件吓倒了 .一看到综合题 ,首先出现的念头就是 :“我不会” .这个念头一出现 ,就不想再往下做了 ,自己认为自己解不出来 .从心理学上来说 ,这就抑制了自己的思维 ,当然就做不出来了 .反过来 ,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命题人出题 ,肯定是按照我们的现有认知水平命题 ,不可能出超出我们所学范围的题目 .因此 ,按我们的学习水平 ,我们一定能解出…  相似文献   
4.
等差、等比数列是数列大家族中两类特殊的数列,对这两类数列的研究是数列研究的出发点,同时,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中也经常出现它们的“倩影”.  相似文献   
5.
华强 《数学通报》1991,(7):36-38
超越数e是自然对数的底,在微积分和复变函数中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下面的事实却少为人知:数e~(-e),e~0,e~(e-1)是函数y=a~x与其反函数y=log_ax交点情况分类的界点。  相似文献   
6.
证明了最大度为6的极大外平面图的完备色数为7。  相似文献   
7.
肖益民 《数学杂志》1992,12(2):237-240
本文研究二参数 d 维 Ornstein-Uhlenbeck 过程 X(t)(t∈R_+~2)的象集 X(E)的性质,得到了 X(E)的 Hausdorff 维数,并证明了若 dim E>d/2,则 X(E)的 Lebesgue测度 a.s.大于0,且对于几乎所有的θ∈[0,2π]若,θ(E)(?)CR_+~2,则 X(θ(E))a.s.具有内点。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目的在于建立确定R ̄d中Hausdorff维数dim和packing维数Dim的两个命题(定理1和定理2),进而寻求R ̄d中Hausdorff维数dim与packing维数Dim相等的条件;这使得我们能够引入分形测度的测度论定义。  相似文献   
10.
代东风 《天府数学》2004,(11):15-24
亲爱的同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1.在观察、画图的过程中认识对顶角,理解对顶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及其性质,并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推理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