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4篇
  免费   2646篇
  国内免费   2140篇
化学   2983篇
晶体学   169篇
力学   1442篇
综合类   216篇
数学   1027篇
物理学   8283篇
  2025年   116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478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325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根华 《物理》1992,21(1):49-51
本文介绍声致冷的基本原理、有关的数量关系和美国 LosAlamos实验室推出的一台实验声制冷样机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2.
3.
4.
利用精炼的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定量模拟狭义相结论的运动时钟变慢,并对处于两种不同时空观的时钟运行进行对比,使得时间膨胀效应变得直观。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定量和定性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中,最广泛使用的是Hammett等所提出的σ_m、σ_p等取代基常数以及基团的诱导(场)效应和共轭效应常数。在建立基团的共轭效应常数方面,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多数工作是基于对基团的Hammett常数σ的人为分解上,建立的模型和分解方式(系数因子)不同,则得到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纯理论计算工作大多引入较多参数,使计算复杂和使用不便。作者曾在建立表征诱导效应大小的  相似文献   
6.
着重研究多孔硅在阴极偏压下过硫酸铵溶液中电压调制的电致发光现象 .随阴极偏压的增大 ,电致荧光峰位蓝移 ,荧光强度增大 ,同时发现定电压下 ,发生电致发光随时间的衰减伴随着光谱的红移现象 .通过红外光谱、AFM及电化学等手段对电致发光的电位调制机理及荧光衰减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具有相同的起源 ,电压选择激发不同粒径的多孔硅 ,而导致了发光峰值能量的电位选择性 .在电致发光过程中 ,强氧化剂向多孔硅注入空穴使其表面氧化导致小粒径的硅晶逐渐被剥落 ,使光谱高能部分首先衰减出现了随时间的电致发光红移现象 .这些结果支持量子限制效应在多孔硅液相电致发光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1,2-聚丁二烯链分子中,导致仲碳(—CH_2—)谱峰分裂的原因是存在着两种gauche排列。在这样一个复杂体系中,由于主链仲碳与叔碳的gauche排列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主链叔碳对化学位移的贡献对于仲碳谱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相比之下,乙烯基的贡献要小得多。两种贡献分别是γ_1=—6.37——6.41ppm与γ_2=0.0——1.56ppm。在不计入侧基的影响或同时考虑乙烯基的贡献这两种情况下,均方误差MSE分别是0.166×10~(-2)和0.364×10~(-2)ppm~2。本文同时讨论了模型链的种类、链长以及温度对键概率的影响。并指出有个别反常的情况发生。文中还对间同1,2-聚丁二烯的链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上首次发现,粘土矿物为固体粒子的体系的E%-pH曲线之离子强度效应是“先右后左摆动现象”;而水合氧化物为固体粒子的体系则是“向左单向移动现象”。对应的等温线之离子强度效应则是“先下后上摆动”和“单向上移”现象,两类四现象一致。为解释上述诸现象,提出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静电交换的复合模型作统一解释和定量处理。由粘土矿物和水合氧化物两类物质的结构可知,前者可发生两类交换作用,彼此消长时曲线位置产生双向摆动;后者只有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故曲线位置单向移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9.
在非水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及N,N_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伏安曲线.呈现三对电流峰,表明存在三个可逆或准可逆酞菁配体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在水溶液中则不呈现准可逆行为,且波形改变很大.此外,还比较了四磺酸基酞菁锌的水溶液在自然光和红光(600~700nm)照射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其氧化还原峰的数目和峰电位基本不变,但在红光照射下比自然光照射下的峰电流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冷水团理论模式解揭示:冷水团的形成主要是北黄海洼地之上的过冬水体,由于入春以后海面不断增温,热量自表层向深层不断传递的结果.在冷水团成长期(6—7月),非线性垂直对流和平流效应不断增强,逐渐和由表及底增温的热扩散效应取得平衡,从而导致强温跃层和侧向锋面的形成.与此同时,三维热生密度环流相应而生;在冷水团整个成长期,水平密度环流始终呈气旋型的,而垂直环流则经历了由冷中心为下降流、边缘为上升流过渡到冷中心为上升流、边缘为下降流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