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34篇 |
免费 | 2646篇 |
国内免费 | 214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983篇 |
晶体学 | 169篇 |
力学 | 1442篇 |
综合类 | 216篇 |
数学 | 1027篇 |
物理学 | 82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6篇 |
2024年 | 239篇 |
2023年 | 324篇 |
2022年 | 377篇 |
2021年 | 376篇 |
2020年 | 374篇 |
2019年 | 317篇 |
2018年 | 246篇 |
2017年 | 305篇 |
2016年 | 307篇 |
2015年 | 342篇 |
2014年 | 587篇 |
2013年 | 492篇 |
2012年 | 536篇 |
2011年 | 544篇 |
2010年 | 567篇 |
2009年 | 583篇 |
2008年 | 635篇 |
2007年 | 580篇 |
2006年 | 643篇 |
2005年 | 505篇 |
2004年 | 509篇 |
2003年 | 478篇 |
2002年 | 484篇 |
2001年 | 437篇 |
2000年 | 347篇 |
1999年 | 276篇 |
1998年 | 283篇 |
1997年 | 325篇 |
1996年 | 259篇 |
1995年 | 242篇 |
1994年 | 238篇 |
1993年 | 220篇 |
1992年 | 218篇 |
1991年 | 187篇 |
1990年 | 170篇 |
1989年 | 168篇 |
1988年 | 77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0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4.
5.
引言在定量和定性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中,最广泛使用的是Hammett等所提出的σ_m、σ_p等取代基常数以及基团的诱导(场)效应和共轭效应常数。在建立基团的共轭效应常数方面,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多数工作是基于对基团的Hammett常数σ的人为分解上,建立的模型和分解方式(系数因子)不同,则得到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纯理论计算工作大多引入较多参数,使计算复杂和使用不便。作者曾在建立表征诱导效应大小的 相似文献
6.
着重研究多孔硅在阴极偏压下过硫酸铵溶液中电压调制的电致发光现象 .随阴极偏压的增大 ,电致荧光峰位蓝移 ,荧光强度增大 ,同时发现定电压下 ,发生电致发光随时间的衰减伴随着光谱的红移现象 .通过红外光谱、AFM及电化学等手段对电致发光的电位调制机理及荧光衰减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具有相同的起源 ,电压选择激发不同粒径的多孔硅 ,而导致了发光峰值能量的电位选择性 .在电致发光过程中 ,强氧化剂向多孔硅注入空穴使其表面氧化导致小粒径的硅晶逐渐被剥落 ,使光谱高能部分首先衰减出现了随时间的电致发光红移现象 .这些结果支持量子限制效应在多孔硅液相电致发光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1,2-聚丁二烯链分子中,导致仲碳(—CH_2—)谱峰分裂的原因是存在着两种gauche排列。在这样一个复杂体系中,由于主链仲碳与叔碳的gauche排列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主链叔碳对化学位移的贡献对于仲碳谱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相比之下,乙烯基的贡献要小得多。两种贡献分别是γ_1=—6.37——6.41ppm与γ_2=0.0——1.56ppm。在不计入侧基的影响或同时考虑乙烯基的贡献这两种情况下,均方误差MSE分别是0.166×10~(-2)和0.364×10~(-2)ppm~2。本文同时讨论了模型链的种类、链长以及温度对键概率的影响。并指出有个别反常的情况发生。文中还对间同1,2-聚丁二烯的链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上首次发现,粘土矿物为固体粒子的体系的E%-pH曲线之离子强度效应是“先右后左摆动现象”;而水合氧化物为固体粒子的体系则是“向左单向移动现象”。对应的等温线之离子强度效应则是“先下后上摆动”和“单向上移”现象,两类四现象一致。为解释上述诸现象,提出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静电交换的复合模型作统一解释和定量处理。由粘土矿物和水合氧化物两类物质的结构可知,前者可发生两类交换作用,彼此消长时曲线位置产生双向摆动;后者只有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故曲线位置单向移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9.
在非水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及N,N_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伏安曲线.呈现三对电流峰,表明存在三个可逆或准可逆酞菁配体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在水溶液中则不呈现准可逆行为,且波形改变很大.此外,还比较了四磺酸基酞菁锌的水溶液在自然光和红光(600~700nm)照射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其氧化还原峰的数目和峰电位基本不变,但在红光照射下比自然光照射下的峰电流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