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1285篇
化学   2669篇
晶体学   169篇
力学   240篇
综合类   114篇
数学   511篇
物理学   16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以聚L-谷氨酸苄酯(PBLG)为原料, 通过溶剂浇铸与粒子沥滤法分别构建PBLG单层致密和PBLG单层多孔膜, 利用乙醇胺对薄膜表面改性, 构筑双层引导骨再生膜. 研究了不同胺解改性时间对PBLG-s-PHEG双层膜亲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PBLG分子量的增大, 薄膜的力学性能增强而降解速率减缓. 延长胺解改性时间可提高薄膜亲水性和体内外降解速率. 细胞实验结果表明, 双层薄膜的致密结构能够有效阻隔成纤维细胞的侵入, 多孔结构能够支持细胞贴壁黏附和铺展. 体外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表面改性的PBLG基材料可用于体内骨缺损修复. 本文所构建的双层引导骨再生膜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 与组织具有一定的贴合性, 同时可有效阻碍成纤维细胞侵入,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利用改性纳米金粒子富集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测定水产品中4种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富集条件与CE分离条件,并基于增强Ru(bpy)23+电化学发光的原理,优化了ECL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经改性金纳米粒子富集后的4种分析物在0. 05~10. 0μmol/L浓度范围内,其峰高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可达0. 2μmol/L,4种目标物的富集倍数达104~127倍。该方法用于鳗鱼样品的分析,回收率为94. 5%~11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6. 3%。  相似文献   
4.
利用史料记录建立了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的数据库,构建生命损失型地震等级序列、10 a尺度上生命损失型地震的频次序列和县次序列,再现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及导致人口死亡的时空差异原因。结果表明:(1)从明初到明末,生命损失型地震等级强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明代前期处于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较少的稳定时期;明代中后期处于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较多的波动时期。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频次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3)生命损失型地震在明代大部分区域皆有分布。灾害重心随时间变化发生移动,由西南到中部再到华北、华东。(4)明代地震频繁的原因除地球本身因素外,太阳活动通过影响气候变化,进而间接影响地壳活动。气候寒冷与干旱和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明代后期生命损失型地震导致死亡人数大量增加,与明代经济发展,人口密度逐渐增长有关;不同地区生命损失型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不同,且死亡人数与地震频发地区是否处于板块之间的活动构造带和人口分布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选取第五周期元素碘,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论对含碘氨基酸类激素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进行系统性分析。通过解析碘元素本身性质及其各个氧化态之间的转化,探讨碘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揭示自然界对物质代谢的精细调控。这一教学模式探索性地融入无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系列学科内容,旨在让学生在领悟生命科学内在规律,从而激发其科研及学习热情,并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和思辨能力。期对培养21世纪跨学科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304不锈钢的摩擦学性能,将质量分数为30%和60%的球形WC添加到铁基复合粉末,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其表面制备了WC增强铁基复合涂层.分析其显微组织结构、物相和显微硬度,在恒定载荷(50 N)和滑动速度(20 mm/s)下进行干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其干滑动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富含Cr的固溶强化奥氏体、高硬度的Cr7C3和WC增强相的存在,提高了WC增强铁基堆焊层的硬度,30%WC和60%WC涂层的显微硬度达到HV0.2665和HV0.2724,比铁基涂层提高了21.1%和31.9%,是304基体的3.7和4倍;30%WC和60%WC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59和2.639×10~(–6) mm~3·N~(–1)·m~(–1),0.42和1.111×10~(–6) mm~3·N~(–1)·m~(–1).30%WC和60%WC涂层均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其磨损机理分别为黏着磨损和二体磨粒磨损的混合机制,和三体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种新颖高效气体发生装置,设计了以氯气为氧化剂,理论产率接近100%的将锰酸钾高效转化为高锰酸钾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设计制备高纯度高锰酸钾,既可保证高锰酸钾的理论转化率,减少歧化反应副产物对纯度的影响,同时得到的副产品次氯酸钠及氯水可用做无机教学实验的基础试剂,符合“循环经济”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以两种不同取代的2-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氯苯为溶剂,BF3-Et2O为脱水剂,通过分子间脱水一步环化缩合制备非对称二苯并[b,f][1,5]二氮杂环辛四烯衍生物。运用HPLC监控反应过程,优化合成工艺,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等物质的量的两种不同取代2-氨基二苯甲酮和BF3-Et2O,在氯苯中回流反应12 h。化合物4a^4c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9.
Yb3+掺杂晶体材料是重要的激光材料,在超短脉冲激光、大功率激光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但长期以来很难通过实验拟合确定Yb3+晶体场参数,尤其是低对称体系,从头计算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经.本文介绍了适合计算稀土离子掺杂晶体的从头计算DV-Xα方法和有效哈密顿量模型,用该方法计算了Yb3+掺杂M型和M'型钽铌酸盐的晶场参数和旋轨耦合参数,得到的能级结构和实验能很好地符合,并发现了Yb3+掺杂钽铌酸盐的晶场强度参数随稀土原子序数呈现规律变化.表明结合DV-Xα计算和有效哈密顿量方法是计算Yb3+掺杂低对称钽铌酸盐晶体场的有效途径,结果显示Yb3+掺杂钽铌酸盐晶体有望成为新型全固态激光工作物质.  相似文献   
10.
A sensitive method of CZE‐ultraviolet (UV) detection based on the on‐line preconcentration strategy of field‐amplified sample injection (FASI) wa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kinds of chlorophenols (CPs) namely 4‐chlorophenol (4‐CP), 2‐chlorophenol (2‐CP), 2,4‐dichlorophenol (2,4‐DCP), 2,4,6‐trichlorophenol (2,4,6‐TCP), and 2,6‐dichlorophenol (2,6‐DCP) in water samples. Several parameters affecting CZE and FASI condition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factors for 4‐CP, 2‐CP, 2,4‐DCP, 2,4,6‐TCP, and 2,6‐DCP were 9, 27, 35, 43, and 43 fold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direct CZE, and the baseline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within 5 min. Then, the developed FASI‐CZE‐UV method was applied to tap and lake water samples for the five CPs determination. The LODs (S/N = 3) were 0.0018–0.019 µg/mL and 0.0089–0.029 µg/mL in tap water and lake water,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of LOQs in tap water (0.006–0.0074 µg/mL) were much lower than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 of 2,4,6‐TCP, 2,4‐DCP, and 2‐CP in drinking water stipulat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namely 0.3, 0.04, and 0.01 µg/mL, respectively, and thereby the method was suitable to detect the CPs according to WHO guidelines. Furthermore, the method attained high recoveries in the range of 83.0–119.0% at three spiking levels of five CPs in the two types of water samples,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0.37–8.58%.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proved to be a simple, sensitive, highly automated, and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CPs determination in real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