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1篇
化学   46篇
晶体学   12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建立了没有过渡层和有过渡层的有限元模型,对大面积自支撑金刚石膜沉积过程中的热应力进行了研究.分别计算了在常用金属材料钼、钨、镍作衬底和用镀有钛过渡层的钼作衬底的情况下,膜/衬底间的热应力分布情况.模拟与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大面积自支撑金刚石膜沉积过程中,采用镀有钛过渡层的钼作衬底有利于热应力的释放,从而可能制备出高质量的大面积无裂纹金刚石膜.  相似文献   
2.
采用Ni(Ⅱ)盐和氨基甲磺酸缩3,5-二氯水杨醛席夫碱(H2L)以及1,10-邻菲咯林(phen)在甲醇和水溶液中合成了三元配合物[Ni(Ⅱ)(C8H7O4NCl2S)(Phen)(H2O)]3(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 1 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 1 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 ī,晶胞参数为:a=1.5640(3)nm,b=1.5650(3)nm,c=1.5650(3)nm;α=94.84(3)°,β=94.73(3)°,γ=94.80(3)°,V=3.7881(13)nm3,Z=6,Dc=1.420 g· cm-3,F(000)=1602,μ=1.100 mm-1,最终偏差因子(对I>2σ(I)的衍射点),R1=0.0769,ωR2=0.1306,对全部衍射点R1=0.1323,ωR2=0.1468,ω-1=[σ2(Fo)2+(0.1977P)2],P=(Fo2+2Fc2)/3.配合物 1 通过卤卤作用(Cl-Cl 0.3574(8)nm)堆积成3D无限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The dispersion relations of the surface polariton in a semi-infinite wire medium with spatial dispersion are analy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spatial dispersive medium there only exists one branch instead of multibranch for the dispersion curv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ing the surface polaritons by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is simulated numerically.  相似文献   
4.
用镀有钛过渡层的钼衬底制备无裂纹自支撑金刚石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金刚石膜脱膜开裂的问题,尝试了一种复合衬底,即镀有钛过渡层的钼衬底。利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法在复合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无裂纹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用扫描电镜(SEM)、拉曼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金刚石膜的特征,并检测了其断裂强度。结果表明,用复合衬底制备的金刚石膜在950℃具有最小半高宽,在实验温度下所获得的金刚石自支撑膜的断裂强度均超过了500MPa。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L-酪氨酸希夫碱(HL)和3,5-二氯水杨醛缩-L-酪氨酸希夫碱(HL′)及其铜(Ⅱ)配合物[Cu2L2(DMF)2(1)和CuL′(DMF)(2)],其结构经UV, 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 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 a=11.432(19)(A), b=11.840(2)(A), c=15.984(2) (A), α=88.998(3)°, β=83.562(2)°, γ=73.210(2)°, V=2 057.9(6)(A)3, Z=4, Mr=1 155.6, F(000)=1 140, R1=0.049 9, wR2=0.128 1. 2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5.865(16) (A), b=13.220(2)(A), c=26.850(3)(A), α=90.00°, β=90.00°, γ=90.000°, V=2 081.7(7)(A)3, Dc=1.375 mg·m-3, Z=4, Mr=488.79, F(000)=996, R1=0.060 6, wR2=0.073 4.研究了1和2的光谱性质,抗菌活性和电化学性质.抗菌实验结果表明,1和2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沉积方法将丝氨酸席夫碱双核铜配合物修饰于玻碳(GC)电极表面制得了修饰电极.研究了[Cu_2L_2(4,4′-Bipy)]/GC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并发现该电极对抗坏血酸(A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考察了该电极作为AA传感器的操作条件, 结果表明: 修饰电极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于-0.70~0.10 V的范围内,以50 mV·s~(-1)的扫描速率进行循环伏安扫描, 催化电流峰与AA浓度在0.2×10~(-4)~1.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这表明可利用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作定量分析.对2种水果汁饮料中AA进行测定, 其果汁含量分别为0.0647 g·L~(-1)和0.125 g·L~(-1),相对标准偏差在2.4%~3.0%之间.  相似文献   
7.
间接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的抗坏血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3,39(11):667-668,674
研究了一种简便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基于在弱酸性介质中 ,有盐酸羟胺、碘酸存在下 ,抗坏血酸还原对氨基苯磺酸与N 1 萘乙二胺盐酸盐混合体系生成的有色物质 ,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 40nm ,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0 .5~ 4 .0 μg·ml- 1。方法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对药用维生素C中抗坏血酸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羟基磷灰石吸附层析技术从螺旋藻中提取纯化得到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通过比较 ANX Sepharose 4 Fast Flow(high sub/low sub)、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 Q Sapharose Fast Flow等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动态吸附容量以及目标产品的纯度,选用 DEAESepharose Fast Flow作为层析介质.对离子交换的产物进行了电泳分析,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等电点接近,电迁移速率相似。采用羟基磷灰石吸附技术对藻胆蛋白混合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分别得到了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纯品,经等电聚焦实验验证显示为均一组成。  相似文献   
9.
梁楚欣  刘峥  韩佳星  郭晨语  张淑芬 《化学通报》2018,81(11):1006-1014
以噻吩-2,5-二羧酸为主要配体,借助第二配体----4,4-联吡啶或者邻菲罗啉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三种MOFs材料,分别是[Cd (tdc) (bpy)]n、[Zn (tdc) (bpy)]n、[Co (tdc) (phen)]n。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对三种MOFs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与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三种MOFs材料的荧光性质、热稳定性和MOFs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三种MOFs材料比配体更好的荧光强度和热稳定性,制备的[Co (tdc) (phen)]n修饰玻碳电极,对铁氰化钾溶液和含1.0mmol/L NaNO2的pH = 5 PBS溶液,均比裸玻碳电极表现出更强的循环伏安响应,有望作为修饰剂应用于修饰玻碳电极中。  相似文献   
10.
以金刚烷醇、4-甲酰苯甲酸和邻氨基苯酚、邻氨基苯硫酚、邻溴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三种不同的对甲酰基苯甲酸金刚烷酯席夫碱及其镍(Ⅱ)配合物(H1、H2、H3),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同时通过荧光光谱、热重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对席夫碱及其镍(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镍(Ⅱ)配合物H1、H2和H3均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且H1、H2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