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2篇
力学   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旨在经济开采地下3~10 km区域干热岩蕴含的热能,并用于地面发电。EGS经济性与其采热性能直接关联,人工热储内热交换过程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热储内裂隙形貌及分布对采热过程有重大影响。基于热储裂隙开度和长度的分形特征,本文建立起EGS分形分叉网络模型,推导出EGS采热速率表达式。分析发现泵功、裂隙最大开度、扭曲率分形维数、裂隙开度分布分形维数、裂隙分叉网络级数及裂隙长度都是影响EGS采热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模的H-有限生成性质刻画了具有性质任意有限生成左模是自由模的子模的环.另外,还给出了左IF-环的一个刻画.  相似文献   
3.
蒋方明 《数学学报》1994,37(6):799-803
本文给出了Carl.Faitb在[1]中提出的一个问题的解答。并且得到了左FGF环的两个特征性质。  相似文献   
4.
曾建邦  李隆键  蒋方明 《物理学报》2013,62(17):176401-176401
利用精确差分格子Boltzmann模型探讨水在特定温度下的亚稳态及不稳定平衡态, 获得等温相变过程中形成气泡和液滴的条件, 模型预测结果与理论解符合良好. 在该等温模型的基础上耦合能量方程, 通过调节流体-壁面相互作用力获得不同的气泡与固壁间接触角, 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描述气液相变的格子Boltzmann理论模型. 利用该新模型模拟不同流体-壁面相互作用力下凹坑气泡成核过程, 再现了气泡成核过程中的三阶段特性; 探讨了接触角、曲率半径及气泡体积随气泡成核过程的变化关系, 获得了与文献结果定性符合的曲率-气泡体积关系曲线.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气泡成核过程 气液相变 接触角  相似文献   
5.
多孔材料内非傅立叶导热现象的实验研究结果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室温条件下多孔材料的瞬态脉冲激光加热实验及其初步理论分析。文中列示了实验观察到的、受微秒脉冲激光加热的多孔材料内的非傅立叶导热现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热扰动足够强(实验中反映为激光脉冲的脉宽足够小,脉冲功率密度足够大)时,才有可能在热扰动过后的极短时间瞬时观察到非傅立叶导热现象,而且明显的非傅立叶导热现象只可能在介质受热扰动位置附近的极薄厚度空间中存在;理论分析时采用了双曲线非傅立叶导热模型来描述多孔材料受微秒脉冲激光加热这一非傅立叶导热过程,并用有限差分(FDM)结合MacCormack预测-校正(Predictor-Corrector)方法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定性地吻合。  相似文献   
6.
激光脉冲加热下含湿多孔介质温湿信号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动态测量激光脉冲加热下多孔介质温湿信号变化的方法。借助于响应时间为1μs的超小型薄膜电阻及日本 YOKOGAWA DL2700数字示波器,研制了能对激光脉冲加热下多孔介质温湿信号的变化迅速作出响应的测量系统。利用可编程NdYAG激光发生器触发高能流密度的小尺寸短脉冲激光,轰击有高空隙率及热延迟时间为秒量级的纸张,进行测定多孔介质温湿信号变化的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在该测量系统下可观测到明显的湿纸张温度信号的阶跃与波动效应以及湿份信号的突变特征。信号洁净、干扰小、信噪比高,信号有良好的跟随性,从而为研究多孔介质超急速传热传质过程中热质的传递行为提供实验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7.
非傅立叶导热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蒋方明  刘登瀛 《力学进展》2002,32(1):128-140
对迄今为止有关非傅立叶导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其中包括作者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空心球体介质双曲线非傅立 叶导热模型的分析求解,室温条件下多孔材料内非傅立叶导热的实验 结果及数值模拟,非傅立叶导热的“瞬时薄层”模型,非傅立叶导热 和非费克质量传递的耦合分析,非傅立叶导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文中还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采用高频电控热激发汽泡的方式构造微通道人工泡状流,可以有效抑制微通道沸腾流动的不稳定性和强化传热。本文基于Lattice Boltzmann大密度比多相流复合模型,数值研究了通道内人工泡状流的流动和传热,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发泡频率的泡状流,量化分析了汽泡运动和增长对微通道流动与传热的相互影响。一方面着重分析了汽泡运动对微通道运动边界层以及汽泡相变增长对热边界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研究了边界层对汽泡动力行为的影响,所得结论对研究抑制微通道沸腾流动不稳定性和强化传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层状三元材料LiNi0.8Co0.15Al0.05O2(NCA)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比容量,在电动汽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较差的容量保持率和热安全问题限制了其应用. 本文研究了18650型NCA/graphite(2.4 Ah)锂电池分区间循环容量衰退机理和热行为. 所考虑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区间有0% ~ 20%(低)、20% ~ 70%(中)、70% ~ 100%(高)及0% ~ 100%(全)四个区间. 为了获得电池在不同SOC区间循环后衰减状况,以100个循环为一个周期,每个循环周期结束后,在25 oC下测试四个电池的基础特性,包括容量、容量增量(incremental capacity,IC)、电阻及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同时监测电池放电时的温度来讨论电池不同区间循环后的热行为. 测试结果表明,电池在全区间循环会降低电池寿命,而在非全区间循环的电池都能一定程度上减缓电池衰老的速度. 另外,全区间循环热特性最差而中端循环则表现出较好的热性能,对容量增量曲线分析发现,在高中低区间的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活性锂离子的损失,而在全区间还包括活性材料的损失和反应内阻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