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   2篇
力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浓度煤粉火焰对装有浓淡燃烧器的煤粉燃烧系统的着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一简化的燃烧系统和一配备浓淡燃烧器的1 MW切圆煤粉炉内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了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C_(opt)的影响规律,在该最佳煤粉浓度下燃烧系统具有最高的火焰温度及最低的飞灰含碳.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所有的高浓度煤粉火焰均存在一最佳的煤粉浓度,着火特性差的无烟煤的最佳煤粉浓度显著高于着火特性更佳的烟煤,该最佳煤粉浓度随着煤质发热量Q与挥发分V乘积的增大而降低,并存在一经验公式C_(opt)=1.069-0.051·10~(-5)·V·Q。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压热重结合傅里叶红外研究了大同烟煤在增压富氧燃烧过程中硫、氯和氟的释放行为,主要考察压力对其析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力的改变对煤中硫、氯和氟的迁移转化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压力的升高,黄铁矿硫向COS等中间产物的转化率逐渐增加,导致SO2的收率逐步上升,但在3 MPa时,燃煤SO2收率却有所降低。此外,压力升高后反应气氛中CO分压的增加促进了COS的生成,导致其收率逐渐上升。因为煤中有机氯析出和转化与挥发分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高压下挥发分释放量的增加使得煤中有更多的有机氯析出并转化为HCl,而且压力升高后,挥发分燃烧速率和温度的升高促进了无机氟化物分解,HF生成量相应增加。此外,高压下水解反应的强化也提高了HF的收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了解煤粉在增压富氧条件下的燃烧过程,利用加压热天平(PTGA)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增压富氧燃烧条件下压力对煤粉燃烧特性及煤中矿物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煤粉常压时的非均相着火逐渐转变为均相着火,当压力升高到3 MPa开始向非均相着火过渡,并在5 MPa时完全转变成非均相着火。由于煤粉着火机理的转变,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随着压力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不同的着火机理下,煤粉的燃烧温度也会有所差别。常压时非均相着火较高的燃烧温度使得反应生成了莫来石等矿物,而1 MPa时均相着火较低的燃烧温度则使得煤灰中出现了伊利石等矿物。压力继续升高,均相着火开始向非均相着火过渡,燃烧温度逐步升高,伊利石逐渐转变为莫来石。  相似文献   
4.
利用卫星云图中的灰度数据,建立了基于灰度值相关系数的风矢场动态匹配度量模型,并用差商法、三次样条插值法和整体局部匹配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与传统的固定窗口风矢度量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度量精度和匹配速度.对非单调的气压层与温度函数进行了分段拟合求解,根据气压层温度曲线特性和气压不能突变原理,建立了气压层全局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5.
阎维平  徐通模 《计算物理》1995,12(2):270-274
作者在采用分散颗粒群轨道模型对煤粉气流的燃烧过程进行的数值计算中,对气固两相间的能量及质量的耦合迭代原理及收敛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能促进和加速两相耦合收敛的迭代计算方法,成功地克服在较高煤粉浓度燃烧计算中两相耦合迭代不收敛或发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长应力是导致氧化皮开裂或剥落的原因之一,但其研究相对较少。以T91过热器管为研究对象,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及氧化皮抛物线氧化动力学速率公式,计算双层氧化皮的厚度。将生长应变引入胡克定律,借助广义平面应变问题的应力平衡关系,推导过热器管氧化皮生长应力的计算模型。内外层氧化皮的不同生长氧化模式导致了不同的位移边界条件。计算结果表明:蒸汽侧氧化皮内环向应力绝对值要远大于径向应力和轴向应力的绝对值,环向应力值越靠近磁铁矿/铁铬尖晶石界面,绝对值越大,界面处容易发生氧化皮的翘曲和剥离;管径越大,氧化皮承受的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值的绝对值越小;随着内压力增加,氧化层承受的环向应力增加;横向氧化应变使氧化皮的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处于压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7.
炭/碳粒在CO_2/O_2气氛中燃烧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大量的研究表明,近一个世纪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含量的迅速增加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在今后若干年内,随着人类从矿物燃料中获取能源的进一步增加,CO2的排放量亦将持续增长。其中煤的利用量及在燃烧过程中CO2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切应力协同下受热过冷层流液膜的破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界面切应力协同下受热过冷层流液膜流动的破断过程, 建立了不同气液 流向下的临界液膜厚度和最小润湿量的理论模型, 分析了不同驱动力作用下, 接触角、流体 温度、界面切应力和壁面热流密度对液膜破断特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 临界液膜厚度和最小 润湿量均随壁面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重力驱动下的接触角影响在不同热流密度下有所不 同, 流体温度在不同驱动力下对最小润湿量的影响截然相反; 同向切应力驱动下临界液膜厚 度和最小润湿量随切应力增加而减小; 在重力和切应力协同驱动下, 同向切应力对最小润湿 量的影响与重力和切应力所起作用的相对大小有关, 反向切应力使得临界液膜厚度和最小润 湿量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