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化学   193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3篇
物理学   2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高速水流聚脲基涂层剥离破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冲磨和空蚀破坏是水利水电设施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泄洪建筑物通常喷涂聚脲基涂层来提高抗冲耐磨性能,但在泄洪高速水流速度作用下抗冲磨聚脲基涂层的剥离破坏机理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文基于高速水流的流态形式,提出了高速水流对泄洪建筑物的力学作用模型,水流作用对泄洪建筑物的载荷主要包括拖曳力、冲击力、脉动力和上浮力;采用内聚力模型表征聚脲基涂层与泄洪建筑物防护体界面的剥离破坏过程,建立了高速水流聚脲涂层的剥离破坏模型, 给出了模型的有限元形式方程、本构关系以及损伤起始原则、演化原则和接触碰撞模型. 通过聚脲涂层与混凝土基底的剥离破坏试验,分析了不同剥离倾角下界面剥离破坏的拉应力与倾角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聚脲涂层剥离破坏过程中应力-$\!$-位移变化关系. 根据剥离破坏试验计算了界面剥离破坏断裂模型参数,采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为泄洪建筑物的抗冲耐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亚表面引发聚合是一种用于制备共价嵌入型聚合物刷的新型改性策略. 该方法在发展高稳定性聚合物刷功能化表界面材料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工作利用亚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SI-ATRP)对静电纺丝聚丙烯腈(PAN)基纳米纤维膜进行亚表面改性, 通过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制备了温度响应型纳米纤维油水分离膜(PAN-sg-PNIPAM). 当温度低于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时, PNIPAM链与水分子之间的强氢键作用使得聚合物链完全伸展, 分离膜表面亲水且对油滴具有非常低的粘附力, 对油水乳液具有非常高的分离效率(达98.7%); 当温度高于LCST时, PNIPAM链失水收缩, 膜表面变得更加疏水且对油滴的粘附力显著增加, 其油水乳液分离效率显著降低, 仅为9.1%. 此外, 由于共价嵌入聚合物刷的高稳定性, 该分离膜在4 kPa压力下, 20 ℃和45 ℃之间可逆切换10个循环后, 仍能保持非常稳定的渗透通量. 本研究为发展高稳定性的智能型油水分离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受激Brillouin散射不稳定性的物理机制,建立了受激Brillouin散射三波耦合数学模型,根据方程组的形式以及数学特征,采用算子分裂方法,坐标平移,高效的并行傅里叶变换和归约密度等算法,编制模拟受激Brillouin散射不稳定性的并行程序,并用数值算例证明其有效性,最后采用近3亿固定网格规模,扩展到4096个核上测试并行性能,并行效率达到81.6%。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中子单粒子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介绍了近几年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在西安脉冲堆开展的低能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进展。比较了稳态与脉冲工况下中子单粒子效应的异同性;分析了含有SRAM结构器件随着特征尺寸的减小,中子单粒子效应敏感性加剧的物理机制。分析认为目前中子单粒子效应已成为小尺寸大规模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的主要中子效应表现;中子辐射效应研究中,除了位移损伤效应以外还必需重视由中子电离造成的中子单粒子效应。  相似文献   
5.
俞鸿儒  李斌  陈宏 《力学进展》2007,37(3):472-476
在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 流入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并降至低速的空气温度, 随着飞行马赫数增 加升得愈来愈高. 燃料与高温空气混合燃烧释放的化学能将部分转化为解离能. 这些解离能 在长度受限的尾喷管中难以充分复合形成推力, 使冲压发动机性能随飞行马赫数增大而急剧 下降. 导致冲压发动机不适应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推进要求. 将此定名为``高超声障'. 半个 世纪以来, 广泛采用``超声速燃烧'降低流入燃烧室的空气温度来克服这种障碍. 虽已取得 不少进展, 然而关键性难点仍需继续攻克. 为了多途径促进吸气推进高超声速飞行的实现, 提出克服``高超声障'的另一种思路:保持现有冲压发动机吸气与燃烧方式, 通过催化促进 燃气解离组分在尾喷管膨胀过程中的复合, 增大冲压发动机的推力, 达到满足高超声速飞行 器的推进要求.  相似文献   
6.
7.
8.
Two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s,[Zn(ImNIPA)(DMSO)]n(1)and[Cd(ImNIPA)(DMSO)]n(2)(H2ImNIPA=5-(6-(1H-imidazol-1-yl)-1,3-dioxo-1H-benzo[de]iso-quinolin-2(3H)-yl)isophthalic acid,DMSO=dimethylsulfoxide),were prepared under solvothermal conditions through the reactions of Zn^2+/Cd^2+ and a new imidazole-containing isophthalic ligand H2ImNIPA.The compound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FT-IR spectroscopy,powder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Both 1 and 2 are two-dimensional(2D)coordination layers via the combination of 3-connected metal nodes and ImNIPA^2- linker,featuring(6,3)honeycomb-type topology.In addition,the 2D layers in the two compounds are further extended into 3D supramolecular frameworks via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Finally,the thermal-stability and solid-stat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m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9.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two imidazole derivatives(1,3,5-tib = 1,3,5-tris(1Himidazol-1-yl)benzene, 1,4-bimb = 1,4-bis(1H-imidazol-1-ylmethyl)benzene) and the ZnⅡ c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oxalic acid(H2ox) afford two coordination polymers, namely, {[Zn(ox)(1,3,5-tib)]·2(H2O)}n(1) and [Zn1.5(ox)1.5(1,4-bimb)1.5]n(2).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elemental analyses, IR spectra, an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 analyses. Both complexes 1 and 2 are based on the 1D zigzag [Zn(ox)]n chains, and their final structur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two different imidazole linkers, which expanded the structure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finally giving a 3D dia net for 1 and a 2D sql layer for 2. Moreover,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1 and 2 have been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0.
通电螺线管2维磁场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通电螺线管磁系统理论分析,实现了通电螺线管2维磁场计算。该算法是采用一次、二次插值函数计算螺线管模型磁场的有限元算法,用于求解螺线管内外任意位置处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实现了螺线管及周期结构的计算,并将结果与Ansoft Maxwell 2-D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较一次插值函数有限元算法相比,二次插值函数算法在对称轴上轴向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更准确,体现了该算法的优越性,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