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1篇
力学   3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了一个新的求解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非单调信赖域算法.该算法不需要罚函数也无需滤子.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只需求解满足下降条件的拟法向步及切向步.新算法产生的迭代步比滤子方法更易接受,计算量比单调算法小.在一般条件下,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2.
学习力是指个体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它与内外动力强弱、知识内化深浅、智力水平高低、方法掌握多寡、应用能力优劣、发展期望大小等诸多因素相关。为了简化以上的多种因素,本文结合裴娣娜教授提出的“三层次六要素”的学习力要素结构理论,指出物理学习力由起始源动力、过程推动力和自主习得力三要素组成,并探讨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升物理学习力的途径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函数F(x,y)满足一定条件时,由方程F(x,y)=0不能确定隐函数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新华  李惠芬 《分析化学》1991,19(10):1199-1201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鄱阳湖湿地的沉积物、灰化苔草和水等环境介质中五氯酚钠的含量。样品酸化后采用正己烷萃取,碳酸钾溶液反萃取,乙酸酐衍生化,正己烷提取五氯酚钠衍生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中用WondaCAP 1色谱柱(30m×0.32mm,0.25μm)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五氯酚钠的质量浓度在50.0~2 000n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5.0ng·L^(-1)。加标回收率为94.1%~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50%~2.2%。  相似文献   
6.
砷的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毒性,水质分析中对于砷的水质标准有严格的限量,国内外饮水和地面水中砷的水质标准限度为10~50ppb,因此,要求有灵敏的测定水中痕量砷的方法。极谱法测定痕量砷已有一些报导。极谱催化波和示波极谱法能测定砷近ppb级,目前,用金电极的脉冲极谱溶出法测定砷的灵敏度检测下限甚至达0.02ppb,但金电极的制备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铜膜电极普通极谱溶出  相似文献   
7.
铈降低在硫酸溶液中生长的阳极Pb(II)氧化物膜的电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电化学阻抗频谱法、线性电位扫描法和光电流技术研究了在4.5 mol· dm~(-3) H_2SO_4溶液中Pb-1%(at.)Ce(简称Pb-1Ce)合金在0.9 V (vs. Hg/Hg_2SO_4电极)生长的阳极Pb(II)氧化物膜的电阻较纯铅的低的原因。实验结 果表明,Ce阻抑阳极Pb(II)氧化物膜的生长并增加其孔率,从而降低其电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个基于高斯模型和双高斯模型的温度变化光谱模型,并基于脉冲宽度调制(PWM)调光的红/绿/蓝/暖白(R/G/B/WW) 4色LED混合白光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20~90℃温度范围内,当相关色温为3000、5000、6500 K时,光源参数(照度、显色指数、相关色温、蓝光危害因子和节律因子)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79%。基于该模型,采用自适应差分进化(JADE)算法获取R/G/B/WW发光二极管在不同温度下的补偿占空比,并建立光谱优化模型以消除温度对光源光谱及其光源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补偿后的光谱与初始温度光谱基本一致,光源参数最大相对误差为2.62%。  相似文献   
9.
ICP—AES等效浓度差减法测定高纯钯中的杂质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magnetic,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oxide heterostructure of LaAlO3/SrTiO3(110). By comparing their interface energies, it is obtained that the buckled interface is more stable than the abrupt interface. This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LaAlO3/SrTiO3(110) heterostructure, the Ti–O octahedron distortions cause the Ti t2 gorbitals to split into the twofold degenerate dxz/dyz and nondegenerate dxy orbitals. The former has higher energy than the latter. The partly filled two-fold degenerate t2 gorbitals are the origin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which is confined at the interface. Lattice mismatch between LaAlO3 and SrTiO3leads to ferroelectric-like lattice distortions at the interface, and this is the origin of spin-splitting of Ti 3d electrons. Hence the magnetism appears at the interface of LaAlO3/SrTiO3(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