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7篇
化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条件十分复杂.选取2012年7月5日发生在浙江南部山区的一次短飑线天气过程,分析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FY2E的TBB资料,并借助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山地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条件.利用自动站资料、叠加雷达和TBB资料,进行地面中尺度分析,对地面散度场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分析与山地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关系,揭示山地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前期特征.结果表明,来自东面海洋的东南气流易于在迎风坡前形成中尺度辐合区,这些低层辐合区是触发对流的有利条件.流场的辐合往往在回波单体出现前20min就已经存在.地面辐合线可造成低云的出现.中尺度山地触发了山地附近对流并沿着山地出现的辐合点和辐合线排列发展,最终形成中尺度的飑线,产生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2.
利用TRMM(热带测雨雷达)搭载的TMI(微波成像仪)反演廓线资料,分析“菲特”台风登陆前、后云团内部水凝物的分布种类,依此选择WRF区域中尺度模式下符合条件的6个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Lin,WSM6,Godgce,WDM6,Morrison以及Thompson方案),模拟2013年10月6~8日的台风过程.从降水落区、强度,水凝物及风场垂直分布,台风路径及强度等方面对预报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选用的6个云微物理方案都较好地模拟了浙江暴雨的范围和强度.结合Ts评分,降水量级越大,模拟效果对云微物理方案选择越敏感,其中,Lin方案效果最佳,尤其对极端降水的模拟,其次为WSM6、WDM6及Thompson方案,Morrison和Godgce方案相对较差.结合水凝物平均值廓线分布发现,除WDM6方案外,其他方案对暖雨过程的模拟基本一致,而对冰相过程的模拟6个方案差别较大;同时,各方案对风分量的模拟结果较水凝物廓线差别小,说明对于动力因素模拟不敏感.另外,6个方案对于台风强度的模拟整体偏弱,相较之下,Lin方案较好地模拟了强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压东侧偏北大风对梅雨暴雨影响的合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1991~1996年江淮地区梅雨大暴雨期的高、低层流场进行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暴雨时,在对流层上部,由于青藏高原向东扩、在高压东侧出现偏北大风轴,由此构成的高空辐射区随着高压的东移而东移,它常常位于低空急流前端的上空、形成上层东北风,下层西南风的特殊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7个例子的对比分析表明:湿有效能量对预报暴雨具有较好的指示性,但在某些条件下湿有效能量在有无暴雨发生两者上并无明显差别。对暴雨和无暴雨个例的动力条件分析表明:(1)有暴雨时,在杭州地区为一个相对辐散区(300—900百帕),并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无暴雨时则为相对辐合区;(2)暴雨时高空有一支强的急流,暴雨区位于高空发散流场和急流中心的入口区右侧。(3)稳定度大小两者也有明显差异。分析结果对业务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 究中尺度城市对降水 的影响,本文利用一个三维数值棋式,对 下垫面 在气旋暴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 了数值棋拟.较详细地研 究了下垫 面性质不均匀造成的边界层结 构特征和局地环流.棋式结果揭示出中尺度城市可 引起不稳定层结、风场和垂 直环流的变 化,从而影 响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6.
翟国庆  于宗江  江涛  孙伟之 《化学通报》2018,81(7):579-585,597
C—N键作为常见的化学键广泛分布在有机分子中,C—N键的活化断裂在有机反应与生命化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文章从过渡金属催化、强氧化剂氧化、光催化、生物酶催化与其他方法五个方面概述了断裂C—N键的方法,对其优缺点、机理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目前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1991~1996年江淮地区梅雨期的高、低层流场进行合成诊断分析,比较了高空偏北大风下有无暴雨在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三维流场方面的差异,文中一些分析结果可供暴雨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 1977年 6 月 18-19 日一次与宜春暴雨相配合的切变线北侧边界层内偏东急流的过程 .这次暴雨发生在边界层急流轴的左前侧 .这支边界层流有一个中尺度三维流场结构.它加强了边界层内的辐合、促使锋生 .边界层辐合 、锋区比高层更清楚,辐合强度也大于高层 .在边界层急流轴的左前方有一个 R ;数小值区的空间分布,它与边界层的辐合 、 锋区相配合.边界层急流中心 向下游方向传播,对暴雨的发生起到触发作用 .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 NCEP资料分析了造成长江流域 1998年 7月特大洪水和“二度梅”的天气形势和物理原因. 根据候平均场分析进一步找出了预报长江流域洪涝的前期信号.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的江南飑线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WRF模式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云迹风资料同化实验研究.将常规测站、自动站资料同化试验和加入了云迹风资料的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WRF模式进行同化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江南地区飑线的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过程.主要分布在对流层高层的云迹风资料能有效地改善高空风场质量,在模式中增加了云迹风资料之后,使模拟的雷达反射率图像增加了清晰度,原来有些地段较为零星逗点状的反射率图像可被连成带状,尤其明显的是模拟的主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实际降水分布更加接近;模拟也改变了后半程的大风区的分布并增强了风速,比控制试验稍接近于实况,且略缩小了降水和大风的虚假区域.同时,通过不同质量控制阈值的云迹风模拟试验比较发现,进入模式的云迹风数量与模拟效果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因此,在云迹风资料的运用上,质量控制对模拟有一定的影响,恰当地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强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对提高降水、大风等预报质量是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