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38篇
综合类   17篇
物理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氨合钴离子交换法测定粘土中阳离子交换容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秀荣  吕光烈 《分析化学》2000,28(11):1402-1405
六氨合钴离子「Co(NH3)6」^3+具有与粘土中主要阳离子(Ca^2+、Mg^2+、K^+、Na^+、H^+等)交换的能力。稳定性好,并在474nm处有最大吸收。利用分光光度法,以「Co(NH3)6」^3+作为交换离子,测定阳离子交换容量。试验表明,在PH7-8,常温条件下7h交换达到平衡;在80℃时3h可以达到平衡。粘土中共生的非粘土矿物、游离金离离子不干扰其测定。用该法测得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值与氯化铵溶液法,盐基分是测定法测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共沉淀法得到的类球形MnCO3为前驱物,制备了类球形正交LiMnO2(So-LiMnO2),采用XRD、SEM和N2吸附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与非球形正交LiMnO2(No-LiMnO2)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o-LiMnO2的堆垛层错度、结晶状况、颗粒形貌和大小与前驱物的微结构密切相关;在80次电化学循环测试过程中,So-LiMnO2经15次循环可达最大的放电容量152 mAh·g-1,其容量衰减平均每次循环0.58 mAh·g-1;而No-LiMnO2要经过38次循环才能达到最大放电容量128 mAh·g-1,容量衰减平均每次循环高达1.24 mAh·g-1。TEM和EDS分析证明:由一次粒子团聚的类球形So-LiMnO2能有效地抑制电解液对材料的腐蚀、减少Mn的溶解,从而提高了电化学循环能力。  相似文献   
3.
用硝酸盐分解法(N-法)和柠檬酸络合法(L-法)合成了La-Sr-Ni-O系复合氧化物.用XRD技术考察了样品组成、制备条件及灼烧气氛等对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按La_(1-x)Sr_xNiO_3计量比,用N-法合成只能形成四方体心K_2NiF_4结构的A_2BO_4型复合氧化物.而采用L-法,通过改变条件,在0.0≤x≤0.2范围内可形成菱形晶系钙钛矿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另外,用L-法合成La_(2-x)Sr_xNiO_4系列样时发现,制备条件及灼烧温度、气氛对样品结晶态存在较大的影响,高温、空气氛下可形成高结晶态的K_2NiF_4结构复合氧化物.La_(2-x)Sr_xNiO_4体系CO催化氧化活性研究表明,随x(Sr~(2+)取代量)增加,CO的转化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CexTi1-xO2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负载CuO对NO还原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x=0,0.1,0.2~0.9,1.0)的CexTi1-xO2复合氧化物,考察了CuO/CexTi1-xO2对NO+CO反应的活性,并用BET,TPR和XRD等技术对各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试样的结构和还原特性随焙烧温度变化而变化。XRD检测表明,x值从0.1增加到0.5时,650℃焙烧的试样已形成了CeTi2O6物相,且主要以无定形状态存在;试样经800℃焙烧后晶化完全;x>0.6时,一些TiO2已经进入了CeO2晶格,形成了Ce Ti固溶体。催化剂活性评价表明CuO/CexTi1-xO2(650℃)对NO+CO反应具有较好的活性,其活性随x值变化而变化。TPR及XRD结果表明CuO与CeTi2O6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CeTi2O6物相的形成使CuO的还原峰温由380℃提前到200℃,而CuO的存在又促进CeTi2O6的还原峰温从600℃提前至200~300℃。  相似文献   
5.
CuO/CeO2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性能及其表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用CO流动反应法 ,程序升温还原 (TPR) ,光电子能谱 (XPS)和X射线衍射Rietveld分析等技术研究了CuO ,CeO2 及CuO/CeO2 各组分催化剂。结果表明 :单组分的CuO和CeO2 对CO的氧化活性较低 ,但CuO与CeO2 形成复合氧化物后 ,其CO氧化活性明显提高 ,这可能与铜物种在CeO2 表面的价态 (Cu2 + 和Cu+ ) ,分散状态和还原性能有关。CuO在CeO2 上的负载量对铜物种在CeO2 表面形成的价态 (Cu2 + 和Cu+ )至关重要 ,CuO的负载量为 1 0 %时 ,XPS检测不到Cu2p3/2 (eV)结合能 ;当CuO的负载量为 5 0 %时 ,CuO主要以Cu2 + 和Cu+ 形式存在 ,而负载量大于 5 0 %时 ,CuO则以Cu2 + 形式存在。由于形成了CuO/CeO2 复合氧化物 ,使离子半径小于Ce4 + 的CuO进入了CeO2 晶格 ;当CuO的负载量达到 5 0 %时 ,CuO的晶粒尺寸值为最小 ( 6 1nm) ,而晶格畸变值为最大 ( 2 86× 10 - 3) ,此时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最佳的CO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TPR)研究CuO-Ag2O/γ-Al2O3双组分及其单组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以及热处理温度对其还原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负载量的Cuo-Ag2O/γ-Al2O3催化剂的还原特性有明显差异, 反映出催化剂表面存在着不同种类的铜物种。Ag2O的存在, 使催化剂的TPR峰位与单组分CuO/γ-Al2O3的TPR曲线产生明显差异, 还原峰发生位移, 随Ag2O添加量的增加, 位移增大。对苯的完全氧化反应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氧化活性次序为:CuO-Ag2O/γ-Al2O3>CuO/γ-Al2O3>Ag2O/γ-Al2O3。热处理温度升高, 使催化剂表面铜物种分散状态及其还原性能发生变化。从500~900℃, 存在一个使铜物种达到最佳分散态的温度。讨论了负载于γ-Al2O3载体上的CuO-Ag2O双组分及其单组分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金属与载体, 金属与金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热处理温度对其还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X一射线多晶结构分析表明,Ba-Ga二元系在Ga含量}80at%区域,只存在Bata,一种金属间相,属四方晶系,14/mmm空间群,晶胞参数为。=b=4.5661(4)人,c=10.778(3)入.与文献上报导的Bata,多晶X一射线衍射谱比较,本文所得衍射谱与根据Bata。单晶结构参数计算所得的多晶粉未衍射谱吻合得更好,因此可以用作Bata,的标准粉未衍射谱.  相似文献   
8.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对许多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它们被广泛地用作CO氧化的催化剂.陈水华等对SmMeO_3(Me:V、Cr、Mn、Fe、Co)和Tascon等对LaMeO_3(Me:V、Cr、Mn、Fe、Co、Ni)上CO催化活性评价说明,LnMnO_3和LnCoO_3(Ln=La、Sm)活性最好,而LaNiO_3则表现和LaCoO_3相似活性,由此可推断这些氧化物具有相似的催化性能.本文用TPR-GC和XRD考察了在还原气氛下,LaNiO_3的还原机理,这对研究其电、磁特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X射线衍射Rietveld分析和微反分析表明, A位含Dy的A2BO4型过渡金属稀土复合氧化物Dy0.5Sr1.5Mn1-xNixO4(0<=x<=1), 是空间群为I4/mmm的四方相K2NiFe型结构, A位和B位约有3%至7%的占位无序缺位。键价计算表明, B位Mn的平均价态在3.73至3.77之间, Ni在2.84至2.96之间。对CO氧化催化活性顺序为x=0.2>0.4>0.6>0.8>1.0。x=0.2的样品, 在空速5000h^-^1, 463K时, CO转化率达80%。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X光结构分析,发现La_(1-x)Sr_xFeO_(3-λ)当x自0变化至1时,样品晶格中均存在氧的无序缺陷,随着Sr~(2+)的掺入,样品晶格发生畸变,进而有晶型上的变化。TG研究表明,x>0.5的样品在高温下有大量晶格氧逸出。对于La_(1-x)(Ca,Sr)_xMO_(3±λ)(M=Mn,Fe,Co)三个体系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后认为,固体缺陷的产生受几何因素的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与氧缺陷浓度及有序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