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化学   100篇
力学   271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1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皮肤组织解剖结构特性建立了六层层状模型,并给出了皮肤组织各层的特性参数;考虑了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吸收特性,依据皮肤组织各层的水、血、脂肪、血氧饱和度含量以及血管大小给出了皮肤组织各层的光谱吸收系数;对不同波长散射系数做了适当简化,给出了皮肤组织各层的光谱散射系数。利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血管组织在收缩与舒张两种状态下, 400~1 000 nm波长光在皮肤组织多层模型中的传输过程,并通过统计大量光子的分布特性,获得了皮肤组织光谱反射系数,并利用模拟所得的两种状态下的反射系数计算得到了光谱容积脉搏波幅度。仿真结果表明,当入射光强一定时,绿光的容积脉搏波幅度优于红光和蓝光。通过计算不同波长光沿皮肤组织深度方向光能流率衰减为1/e时对应的皮肤组织深度,获得了皮肤组织光谱穿透深度。结果显示,血管舒张状态下蓝光和绿光的穿透深度较小,蓝光大部分只能达到表皮层,绿光能到达微循环层,红光可直达真皮层。考虑到光在皮肤组织中传播包含了一个从收缩到舒张的动态过程,基于此,根据穿透深度定义了脉搏波信号产生深度,利用血管舒张与收缩两种不同状态下的穿透深度计算得到了光谱产生深度。结果表明,不同波长光产生深度大于其穿透深度,蓝光产生深度较浅,且其受到的血液吸收调制较小,因而其获得的脉搏信号易受噪声干扰;红光的容积脉搏波产生深度较大,但是相比于绿光其受血液吸收调制较小,且绿光产生深度足够达到真皮血管层,因而红光容积脉搏波的幅度小于绿光。上述仿真结果明确了皮肤组织部分光谱特性,为皮肤组织多光谱容积脉搏波的精确获取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超声速钻地结构弹,采用203 mm口径的火炮,开展了25 kg量级弹体在1100~1300 m/s速度范围内侵彻钢筋混凝土靶的实验研究,应用数值仿真对弹体侵彻钢筋混凝土靶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基于实验和仿真结果,对超声速侵彻条件下两种金属材料弹体的结构响应、质量损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速侵彻钢筋混凝土靶的过程中,两种金属材料的弹体结构变形破坏形式主要为头部侵蚀和侧壁磨蚀,头部侵蚀量的大小与弹体壳体材料有关,高强度G50钢材料更适合用于1200 m/s速度量级的超声速侵彻环境。对出现的“径缩”现象作了初步分析,并对今后工程应用的结构弹体设计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超空泡射弹侵彻问题的实质是特殊水下结构受到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对12.7 mm口径超空泡射弹侵彻典型水下目标壳体的毁伤效果开展研究,基于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水环境中超空泡射弹垂直侵彻曲面靶板的等效模型,探讨射弹侵彻过程中动能侵彻和气泡溃灭对靶板联合毁伤效果,获得了靶板在各阶段的应力变化和结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侵彻靶板前,射弹着靶速度为200 m/s时的头部表面水介质压力峰值达768 N,靶板表面有明显下凹变形;侵彻靶板时,伴随着射弹动能侵彻和气泡溃灭冲击,水介质造成的影响不足动能侵彻的2%;侵彻靶板后,在靶板正面形成峰值速度为42 m/s的水射流进一步作用于破口;靶板整体弯曲变形,在200~300 m/s范围内,随着射弹着靶速度的增加,靶板弯曲形变量减小;靶板局部发生延性穿孔,射弹在水环境中具有更好的破口效果,射弹速度变化对破口尺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Mendeleev Communications》2020,30(1):121-123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85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5.
Tumor penetration is important fo r effectively tumor targeting drug delivery.Recently,many researches are published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that restrict tumor penetration and improve drug delivery efficiency.In the mini review,we first analyzed the barriers influence the tumor penetration,includ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barriers,nanoparticle properties,and interaction barriers between tumor and nanoparticles.To overcome the barrier,several strategies are developed,including modulat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changing particle size,transcytosis enabled tumor penetration,cell penetrating peptide modification and overcoming binding site barrier,which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umor penetration,and finally enhance tumor treatment outcome.  相似文献   
6.
Poor aqueous solubility of active compounds is a major issue in today’s drug delivery. In this study the smartFilm-technology was exploited to improve the dermal penetration efficacy of a poorly soluble active compound (curcumin).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e dermal penetration efficacy of curcumin from curcumin bulk suspensions and nanocrystals, respectively. The smartFilms enabled an effective dermal and transdermal penetration of curcumin, whereas curcumin bulk- and nanosuspensions were less efficient when the curcumin content was similar to the curcumin content in the smartFilms. Interestingly, 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numbers of curcumin particles within the suspensions increased the passive dermal penetration of curcumin. The effect is caused by an aqueous meniscus that is created between particle and skin if the dispersion medium evaporates. The connecting liquid meniscus causes a local swelling of the stratum corneum and maintains a high local concentration gradient between drug particles and skin. Thus, leading to a high local passive dermal penetration of curcumin. The findings suggest a new dermal penetration mechanism for active compounds from nano-particulate drug delivery systems, which can be the b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pical drug products with improved penetration efficac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7.
周国永  罗迎春 《化学通报》2017,80(10):891-899
过去几十年里,抗肿瘤药物传输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肿瘤的高效治疗依然是难啃的"硬骨头"。研究重点逐渐由载体肿瘤聚集向精确靶向、继而向肿瘤组织深处渗透性给药转移,特别是,如何克服种种障碍以实现其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肿瘤组织,达到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浓度以更好地发挥疗效。本文从肿瘤组织渗透机理入手,探讨载体的粒径、Zeta电位、形状、结构与化学组成等因素对肿瘤组织渗透性的影响;介绍了多细胞球体模型、多层细胞培养与体内模型等肿瘤组织渗透性评价方法;并对载体在肿瘤组织渗透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使用纳米粒子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由于受到黏液层的阻碍, 纳米粒子对于黏膜上皮细胞的进入效果不佳, 从而限制了其对黏膜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黏惰性的酸敏感纳米粒子(MSNs-pCBMA-DMMA), 可有效穿透黏液层进入黏膜上皮细胞. 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NH2), 然后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使两性离子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CBMA)在MSNs-NH2表面上聚合形成聚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pCBMA), 获得惰性化的粒子(MSNs-pCBMA), 最后将酸响应性分子2,3-二甲基马来酸酐(DMMA)修饰于MSNs-pCBMA表面, 制备了MSNs-pCBMA-DMMA.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纳米粒度Zeta电位测定仪等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合成了MSNs-pCBMA-DMMA, 且粒子表面电位随pH值降低显著增加, 在pH=7.4~5.7范围内具有酸敏感能力. 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 pCBMA的接枝提高了粒子在模拟黏液中的渗透速率, 而DMMA的修饰则进一步增强了粒子的扩散能力, 4 h内MSNs-pCBMA-DMMA的模拟黏液渗透率达到16.3%, 为MSNs-pCBMA的1.9倍, MSNs-NH2的3倍, 而以MSNs-NH2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标准计算得到的MSNs-pCBMA-DMMA的相对表观渗透系数达到了2.96. 细胞毒性试验验证MSNs-pCBMA-DMMA粒子的生物安全性良好. 细胞摄取试验表明, 相比于其它粒子MSNs-pCBMA-DMMA能够更快的被黏膜上皮细胞摄取. 本文所构建的纳米粒子能够快速渗透黏液且易于被黏膜上皮细胞摄取, 为其应用于黏膜相关疾病的活体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圆锥形头和卵形头刚性弹垂直撞击塑性金属靶板扩孔冲塞型和延性扩孔型穿孔模式,考虑靶板背面自由边界的影响,提出两种两阶段工程分析模型,得到最小穿透能量的解析解。由球形空腔膨胀理论和两阶段总耗能最小确定第一阶段的侵彻深度,由功能原理和圆柱形空腔膨胀理论计算第一阶段侵彻扩孔耗能,延性扩孔型第二阶段耗能近似按Taylor扩孔理论计算,扩孔冲塞型第二阶段耗能考虑了加速塞块和剪断塞块所损耗的能量。与铝合金和装甲钢靶板弹道试验数据比较表明,本文两阶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The process of penetration of a projectile into a semi-infinitetarget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Using certain assumptions, the propagation of plastic wave in the target is analyzed and the pressure on the surface of penetrator is given. The results calculated from the formulas of this paper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numer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