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0篇
  免费   1413篇
  国内免费   460篇
化学   1881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1719篇
综合类   113篇
数学   1049篇
物理学   38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71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 consider the invers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a general source term, which is a function of both time variable and the spatial variable, in a parabolic PDE from the knowledge of boundary measurements of the solution on some portion of the lateral boundary. We transform this inverse problem into a problem of solving a compact linear operator equation. For the regularization of the operator equation with noisy data, we employ the standard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and its finite dimensional realization is done using a discretization procedure involving the space $L^2(0,\tau;L^2(Ω))$. For illustrating the specification of an a priori source condition, we have explicitly obtained the range space of the adjoint of the operator involved in the operator equation.  相似文献   
2.
超疏水表面液滴的振动特性与接触线的移动、液滴体积、基底振幅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在基底振幅较小且恒定的条件下,研究了超疏水表面液滴的共振振幅、模式区间、共振频率等振动特性及其与液滴体积(20—500μL)的关系.此外,将基于一般性疏水表面建立的Noblin共振频率计算模型应用于超疏水表面,并提出“虚驻点”的概念,借此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和修正.研究表明:1)共振时,液滴高度变化率即比振幅随体积增大而增大,随阶数增大而减小;2)各模式区间的起止频率首尾相接,其范围随体积增大而减小;3)液滴体积越大,共振频率越小,随着阶数增大,共振频率f与体积V的关系趋于f-V–0.4,不同于一般性疏水表面上的f-V–0.5;4)直接应用Noblin模型计算共振频率会产生较大误差,主要原因在于液滴表面波波段数量统计存在较大偏差,而修正后的模型可以准确计算超疏水表面大体积液滴的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求解多自由度动力学系统响应的M atlab程序,这些程序基于振型叠加法可用于求解由质量矩阵M和刚度矩阵K以及常见阻尼矩阵描述的线性离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解.对于无阻尼系统,用户可以选择数值解或符号解析解(以时间或频率表示),并利用复模态叠加法计算了阻尼系统的数值解.总结了模态叠加方法下动力学响应的求解,并在简短的M atlab程序中实现.以三自由度系统和悬臂梁模型为例说明了程序的应用.这些程序也可用于工程应用中,通过对商用有限元软件包产生的质量和刚度进行后处理,产生感兴趣的时域和频域响应.  相似文献   
4.
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促使电商崛起,美妆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口红产品的安全成为关注焦点。面对品牌口红真伪问题,市场检测化妆品方法单一,对品牌口红的特征无针对性。采用三维荧光技术和共聚焦拉曼技术对某品牌真假口红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三维荧光光谱显示五组口红均存在激发光峰值波长为320 nm左右,发射峰波长在372 nm附近的荧光(Ⅰ区)。A1,A2,A3,B1,B2和B3这6个样品中,激发光峰值波长为230 nm时会发出中心波长在400 nm左右的荧光,而在A4,A5,B4和B5这4个样品中,激发光峰值波长红移到250 nm左右,其荧光发射峰也发生了相应的红移,到450~470 nm(Ⅱ区)。此外,A5还存在激发光峰值波长550 nm,发射峰在590 nm附近的荧光;B1还存在270 nm激发,292 nm左右发射的荧光峰(Ⅲ区)。采用荧光强度相对法来定量分析,若都以Ⅰ区的荧光强度为1,口红不同色号间、同色号真假口红间的Ⅱ区和Ⅲ区的相对荧光强度显著不同。拉曼光谱显示正品口红中存在TiO2的振动峰,也还存在大量的C-C,C-N,-CH2和-NH2等有机化官能团的振动特征峰。相比于正品口红,部分假口红中还存在四个特异性的振动峰,分别是228,447,609和1 090 cm-1,这与Fe2O3的拉曼峰位吻合。实验结果表明口红不同色号间、同色号真假口红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光谱差异,利用口红光谱的指纹特性可实现对真假口红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使用钢环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环共同预紧方式的两面顶超高压模具,该结构在全钢环两面顶模具的基础上,使用一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环代替最外层钢环,得到了一种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环的超高压模具。这种设计避免了大直径钢环难以制造加工的问题,形成一种以钢环与复合材料环共同对压缸预紧的新型预紧方式。数值分析表明:该模具结构设计具有可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压缸的周向应力、最大剪切应力和等效应力。此外,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环进行了失效判别。  相似文献   
6.
杨骁  应方乾  孟哲 《力学季刊》2021,42(1):108-119
利用裂纹诱导弦挠度函数,建立了悬臂Euler-Bernoulli 中开闭裂纹位置、深度、初始张开角等损伤参数的识别方法.为此,首先将梁中开闭裂纹等效为单向扭转弹簧,给出了考虑裂纹缝隙效应的裂纹梁等效抗弯刚度,并得到悬臂Euler-Bernoulli 开闭裂纹梁弯曲挠度的显式闭合解及裂纹诱导弦挠度函数,证明了裂纹诱导弦挠度的分段线性函数.其次,基于单向扭转弹簧的性质,建立了通过多步加载进行梁中开闭裂纹参数及其上下侧属性的识别方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开闭裂纹损伤识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考察了裂纹分布位置、深度和初始张开角以及裂纹识别区间和挠度测量误差等参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裂纹处于张开状态时,裂纹处裂纹诱导弦挠度斜率改变量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当裂纹闭合时,其裂纹诱导弦挠度斜率改变量将保持为常量;裂纹损伤参数的识别误差随测量误差的增加而增加,但整体识别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冲击载荷作用下边界条件对方板的毁伤破坏具有很大影响。利用落锤试验机开展了不同边界支撑下固支方板的冲击试验,为获取固支方板边界撕裂的典型破坏模式,专门设计加工了与固支方板尺寸相当的冲击锤头和可改变倒角的方板支撑框架。研究结果表明:(1)冲击载荷作用下,固支方板呈现出塑性大变形、单边撕裂、双边撕裂等典型破坏模式,倒角越小,方板越容易撕裂;(2)边界支撑对固支方板中心位移、整体变形轮廓影响较小,但对方板的撕裂长度、临界撕裂阈值存在较大影响;(3)不同边界支撑主要改变方板边界处的剪切应变,边界支撑倒角越小,剪切效果越明显,方板边界临界撕裂应变位于[0.191,0.241]区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纳米多孔膜可以实现新型的具有极高热流密度的薄液膜沸腾相变传热。在薄液膜沸腾的基础研究中,通过在纳米多孔膜表面加工纳米级别厚度的铂镀层实现加热和测温。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实验样品残骸表面有“河流”状形貌形成,结合元素分析推断铂镀层局部发生热熔。本文对铂镀层进行简化并建立电网络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铂镀层局部厚度不均对整体发热极限及熔毁失效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镀层厚度的不均,将会使镀层在达到极限热流密度后,极易出现“河流”状熔毁,使镀层永久失效;而厚度更加均匀的铂镀层,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极限热流密度。  相似文献   
9.
In recent years, individual control of one’s personal environment has been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health care. Wearable devices are especially useful because of their controllability regardless of location. Humidity is one of the inevitable factors in the personal environment as a preventive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s. Although atomization devices are commonly used as a method of humidity control,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wearable humidity control devices. Vibration of a lithium niobate (LN) device in the thickness mode is a promising piezoelectric method for miniaturization of atomization devices for humidity control. To miniaturize the atomization device, the transducer size needs to be small not so much as to decrease the atomization efficiency.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device area on the atomization efficiency of LN at a size suitable for mounting in wearable devices has not been studied. Here, we conducted an atomization demonstration of LN devices with different sizes to evaluate particle size and atomization efficiency. Furthermore,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bration behavior and atomization efficiency, resonance vibration in the MHz frequency band was evaluat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an impedance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ak size of water particles atomized by each device was in the range of 3.2 to 4.2 µm, which is smaller than particles produced by typical piezoelectric ceramics. Moreover, the best LN size for efficient atomization was found to be 8 mm × 10 mm among the five LN device sizes used in experiment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bration behavior and atomization efficiency, the size of the transducer was suggested to affect the vibration mode. The obtained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LN device is suitable for small wearable nebulizer devices.  相似文献   
10.
跨界创新联盟是企业创新过程中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在带来企业创新资源共享效益的同时,联盟中复杂的关联关系也构成了联盟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新渠道。本文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传染病模型,根据跨界创新联盟特点,在原有资产关联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行业关联、资产关联和创新合作关联三种关联关系,改进了风险传播的传染病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行业关联、资产关联和创新合作关联对跨界创新联盟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阈值具有综合性影响,增加行业关联和创新合作关联因素,有利于提高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阈值的精度。此外,资产关联度越高则感染成员密度越大;行业关联度越低,创新合作关联度越高则感染成员密度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